下沙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论坛(EC通行证)

QQ登录

QQ登录

下沙大学生网QQ群8(千人群)
群号:6490324 ,验证:下沙大学生网。
用手机发布本地信息严禁群发,各种宣传贴请发表在下沙信息版块有问必答,欢迎提问 提升会员等级,助你宣传
新会员必读 大学生的论坛下沙新生必读下沙币获得方法及使用
查看: 10901|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乙肝基础知识宣传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3-7 12:5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贴自肝胆相照论坛
8 b5 j. U6 X5 R2 k0 F. y  r+ V% [: o概述0 Q$ z8 P+ J5 V8 c9 M
我国是乙肝大国,根据有关流行病学资料,我国乙肝病毒感染率为57.6%,其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为9.8%;全国现患慢性肝炎病人超过2000万例,鉴于人们对病毒性肝炎缺乏了解,而造成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误解和歧视,也是由于对慢性乙肝的治疗缺乏了解,而盲目的求医,盲目的追求转阴,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心理压力。  ]1 k) g/ B: U7 E) G3 M5 B

1 F1 n4 c7 }+ _9 r" f- x" w+ }4 }, |很多人并不了解病毒性肝炎的的区别,大多数人对乙肝的了解仍然停留在甲肝上,认为是通过消化道传染,因此谈肝色变,这里有必要对病毒性肝炎作个详细的阐述。( i/ P5 c& p* P' I
1 Q  y! u9 q$ `/ W2 `% ^
目前病毒性肝炎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 ]1 i: c' ?( s. _. m甲型病毒性肝炎(HAV)
& n* X6 @1 j6 i7 x1 D0 [! g乙型病毒性肝炎(HBV)
: i  `3 U, c* y: ?& B7 _. a丙型病毒性肝炎(HCV)+ g1 Q; t+ C! ~7 ~3 z  d
丁型病毒性肝炎(HDV)/ }. d. E0 q; x8 x6 q* X; j
戊型病毒性肝炎(HEV)- ~. q! q3 R& R4 p( i& M$ ?
庚型病毒性肝炎(HGV)
7 P& G9 ?; y# Z/ \& J4 K/ v# fTT型病毒性肝炎
2 G" a. k4 ]0 l* Y7 G" f4 V  F! {( u$ m' ^- o7 U1 F6 o3 t
主要的特点:
* O( D2 [, p4 Z0 j——————————————————————————————
  {9 ], Y) e& p  分型     主要传播途径     是否转为慢性
+ V% D1 b& S4 Q" P* h0 @4 G% U——————————————————————————————( Y  L7 b/ y& U2 b3 s4 [8 T
  甲型肝炎     粪-口        不变慢性
# B/ @+ o+ u  p6 z% Q. S$ L* O- S  乙型肝炎   血液和性接触     10%转化为慢性9 `& e7 Y8 G+ R* b8 ?- i" ~
  丙型肝炎     血液      60%~80%转化为慢性
1 s5 h& Z4 g- ?6 L% T+ _( v5 ~2 P4 ~  丁型肝炎     血液       较易转变为慢性
( W0 ?2 u# {' w: {  戊型肝炎     粪-口        不变慢性
1 K8 r3 m1 ]) P  E; F  庚型肝炎     血液       36%转为慢性, P$ M( S6 z/ T
  TT型肝炎     血液        尚无定论  @: O7 m8 M" ^
——————————————————————————————6 z  Z6 D" f! F" {) l

4 H# F8 y" `1 O* V从上面列表的情况来看,粪口传播的只有甲型肝炎、戊型肝炎,从其传染途径看,易造成大范围的传播,目前甲型肝炎有疫苗可供使用,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减毒活疫苗,主要是国产,价格比较便宜,注射一针,单保护期比较短,通常认为是五年;一类是灭活疫苗,主要是进口,价格较高,通常需要两针,但是纯度较高不易变质,能产生高滴度的保护抗体,保护期长达20年以上,不具有活性,尤其对体质较弱的孩子,推荐使用。0 l7 U( `5 i! ]& E: C: M8 T

; L4 q% T" ]4 n8 _乙型肝炎有疫苗可供使用,目前血源性疫苗已经淘汰,市场上的疫苗均为重组疫苗,安全性有保障,关于乙肝病毒的传播以及乙肝疫苗的使用和注意事项,是下面重点提到的问题,在此不赘述。甲、乙型肝炎混合疫苗我国正在研制,美国已接种使用,相信不就就会面世,推荐使用。
, R/ W8 u: Z0 d$ l$ o7 a- y/ H! E( T
' u1 U' K: a4 |  h- G( B丙型肝炎,主要是血液传播,从其传染途径和病毒的生存能力看,相对乙肝病毒,传染几率相对小一些,减少输血和使用血制品是预防丙肝的主要方法,因为丙肝目前还没有疫苗可以接种,丙肝出现症状与乙肝基本相同,但更具有隐匿性,丙肝发生癌变的机率大于乙肝,丙肝通过科学有效地治疗,转阴机率大于乙肝。
4 k" e4 F& v" p' J+ L; s* e# `# W+ `0 L7 j  T9 d
丁型肝炎,主要传播途径与丙肝类同,但是没有疫苗可供使用,但是HDV是一种缺陷病毒,只有感染乙肝病毒的患者才能继续感染HDV,所以目前预防的主要方法,是接种乙肝疫苗和减少输血和使用血制品。% ~+ A7 k4 T8 z: _7 p
, d7 I6 y6 x, p3 Y& j
戊型肝炎,HEV传播发病和甲肝类同,和甲肝一样应注意饮食和个人卫生。目前戊型肝炎疫苗尚在研制中,市场并无疫苗可供使用。# @- N5 m7 z& z2 W0 S2 ?0 K% m

$ D* K5 Y, `/ ~' _/ M7 N: w庚型肝炎病毒(HGV)主要经过血液或肠道外的途径传染他人,与丙肝、乙肝病毒之间具有共同的传播途径,目前尚无疫苗可供使用。
+ f" R, m7 G) P8 ~6 J. U9 g& x& `( g9 v+ y" l* f
' e$ \- W9 F; n% _5 E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楼主| 发表于 2005-3-7 12:56:00 | 只看该作者
我们经常说到“澳抗”,其实就是乙肝表面抗原,因为是最早在澳大利亚土著人中发现,所以称为“澳大利亚抗原”,后来美国科学家又在此基础上,发现并发明了乙肝三系,就是乙肝的3种抗原抗体系统,为乙肝的确诊和治疗,提供了很好的依据,由于其中的核心抗原无法在血清中检测到,所以我们一般检查五项,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两对半”,一下是两对半中各项抗原抗体的简明的意义:# v4 T, g/ [  T; u: w5 }

  f& {$ d- a+ A1、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以前也称HAA,是乙型肝炎病毒的外壳蛋白,其本身不具传染性,因此不应将其作为传染性的标志。HBsAg仅表示有过或正存在乙肝病毒的感染。仅此一项不能说明乙肝病毒目前是否仍在复制。9 C, k4 V3 T& i8 F* O  K

. N7 c0 C# M$ Y( o* k9 h    2、抗-HBs(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是一种保护性抗体,是对乙型肝炎感染后获得免疫力的标志。是乙型肝炎治愈或趋向治愈的象征。用乙肝疫苗预防乙肝,也要产生抗-HBs,才能算是预防成功。: w2 o" ~- ]9 N' r
6 r, H  B0 Q8 h  t& j( u5 L
    3、HBeAg(e抗原)HBcAg(核心抗原)、HBVDNA,均是乙肝病毒内核中的结构成分,它们的存在,表示血中仍有乙肝病毒的存在和复制,因此有传染性。
+ o* A. `4 F! c) y9 r: h
' f: Z6 H0 p* Q% T+ A    4、抗HBe(e抗体),阳性说明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不活跃,传染性低或很少,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时间已较长久的标志。但如果HBVDNA阳性,说明血中仍存在乙肝病毒或病毒已变异,不仅有传染性,而且对机体的危害可能更大。, F8 t: j, V$ x* X9 e
! [/ l. H' e& w2 {2 g
    5、抗HBC(核心抗体),其主要成分为核心抗体中IgG型。阳性是以往或现在感染乙肝病毒标志。和HBsAg一样,仅此一项不能说明乙肝病毒是否繁殖复制。
7 v: f+ k) t* g, a: M5 ]+ i! W1 z# `( Y" }9 _* M

5 u7 s( ~$ c/ _1 J那么通常我们通过两对半的不同的组合来判断乙肝感染的现状和转归,下面是常见两对半不同组合的简明临床意义:/ K! I( I( `! b9 d8 e& ]# L
" f/ E% A$ t% e
1.第一项阳性,其余四项阴性。说明是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潜伏期后期。% h% U2 A& i5 N& f' _0 D
: J/ h- [. }0 G" P% v. r' X- F
2.第一、三项阳性,其余三项阴性。说明是急性乙型肝炎的早期,传染性很强。
: {7 }' M) Z9 W
  e& f1 ~4 M5 q3.第一、三、五项阳性,其余两项阴性。俗称“大三阳”,这种情况说明是急、慢性乙型肝炎,此时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很强。
9 U4 f5 k: `& h, J0 s2 o- N6 I- d0 M/ U' y- ~2 u- Y! t% A! p" k
4.第一、五项阳性,其余三项阴性。说明是急、慢性乙型肝炎。- ~" b9 w- G& W, n

/ P/ d+ b2 _4 v& V& O# n5.第一、四、五项阳性,其余两项阴性。俗称“小三阳”,说明是急、慢性乙型肝炎,但传染性较弱(如果病毒变异,DNA呈高复制,仍然有较强传染性)
  w) w* F. B" F3 Y1 \
* \1 o3 y0 n1 H0 J3 _- f6 p6.第五项阳性,其余四项阴性。说明是乙型肝炎病毒的隐性携带者或处于感染的窗口期,也说明曾经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
3 M% R. I& ]# I8 h1 i# p% d) S; P; d2 O( I" J% g
7.第四、五项阳性,其余三项阴性。说明是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恢复期,或曾经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 w7 k/ u6 K$ O8 [
5 b; s  r; h6 `: D
8.第二、四、五项阳性,其余两项阴性。说明是乙型肝炎的恢复期,已有免疫力。
+ h& l7 I( P5 x1 ^4 a& C$ X* b+ ~9 t% V  ^: d
9.第二、五项阳性,其余三项阴性。说明是接种了乙肝疫苗后,或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已康复了,已有免疫力。" d6 @; b, Z3 L. t3 D7 G; U" k
% q* G$ W+ k, P7 ?) p: |
以上简单罗列了感染乙肝病毒后两对半的常见的一些表现形式,针对个体,可能扔存在其它不同的表现组合,或在转归中,所以碰到不典型的组合,不必担心,建议过段时间再次复检,一般不典型的情况不会持续太久。7 K+ b8 O+ Z- q- f0 s: S& y
& X: R5 D8 G, ?8 K" U3 S6 x
另外,在检查两对半的同时,一些实验室也同时加查一些辅助项目,比如前S1抗原(Pres1),前S2(Pres2),以及HBcAb-IgM和HBcAb-IgG,以期对病情有个更明确的认识。
- v# B- L0 e/ T( C
) ]* Q: O# v/ `- S' F  y两对半的结果仅仅是说明是否感染乙肝病毒,而不能说明肝脏的损害或损害程度,所以不能仅仅根据两对半来判断病情的严重与否,也不能根据两对半的结果来用药,用药的依据是肝脏的实际损害的程度。那么通常我们通过检查肝生化或肝活检来确定,比较常用而且简单易行的,就是检查肝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转氨酶,临床上通过抽血化验检测肝功能的转氨酶主要有两种,一种叫谷丙转氨酶(ALT);另一种叫谷草转氨酶(AST)。由于ALT、AS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 当其明显升高时常提示有肝损伤,但是肝损伤的原因很多,不仅仅是乙肝,而且包括其它病毒性肝炎,以及其他可能造肝损伤的疾病,须进一步追查原因:是否嗜酒、身体是否肥胖、有无脂肪肝、有无心脏病、有无化学药物中毒史、有无寄生虫病史等。而且其他脏器中如肾、心肌、胰、肌肉、脾、胆、肺也含有一定数量的ALT和AST,在理状态下,血清转氨酶也有变异,如剧烈活动、体育锻炼、月经期时,转氨酶也可暂时升高,所以不必一看到转氨酶升高就恐慌,就认为一定是肝炎或乙肝。
8 K0 n: }# `, \3 _  l. V5 X8 E: o+ c1 [( s# P' u6 U1 d
而我们通常把这些“澳抗”阳性,但是肝功正常的患者,称为乙肝病毒健康携带者,这些“健康携带者”通常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差别,不影响工作,大多数也不影响寿命,所以也不必恐慌。
) S* ^. f7 y6 D8 t  S0 K
! ]0 i3 j+ N  Q( p2 ?" j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楼主| 发表于 2005-3-7 12:56:00 | 只看该作者
乙肝的传染以及预防0 L% Z! c# n. S+ J
在1988年,上海甲肝爆发流行,很多人并不清楚各种病毒性肝炎的传染途径,容易把乙肝和甲肝的传染混为一谈,简单的认为接触到乙肝携带者就会传染,或者和乙肝携带者共餐也会传染,这其实是一种误解,而是对甲肝的印象而已。而乙肝从本质上来说是血液传染病,任何传染途径都可以归结到血液传染,而WHO也曾明确的指出,乙肝不通过被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也不会通过工作接触传播,社会上对乙肝携带者的恐惧和歧视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 P$ Z7 w2 V4 z8 V3 c1 S8 y, ]& n9 w% `
任何传染病的传染离不开三要素: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下面就者几个问题展开一些讨论。/ c4 A1 {; R1 U5 ~
1、传染源
* I* ]. H% M/ h
, H5 L& I# e( U& i! o任何一个病毒携带者以及他们的血液、体液等都可能成为传染源,很多人误解乙肝只有在发病的时候,也就是肝功不正常的时候才具有传染性,事实并非如此,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般都具有传染性,传染性的大小和血液中病毒的含量成正比,在临床上我们检测DNA,来确定,一般来说DNA阳性的携带者,传染性相对强一些,但是DNA阴性,并不代表就没有传染性,只是传染性弱一些而已,所以人们通常认为小三不传染是不对的,尤其在病毒发生变异,部分小三患者仍然DNA呈阳性,仍然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2 o4 \5 B. G, x7 W. u. {1 f5 \/ m" ^( l1 x1 U
2、传播途径
: `$ Y$ R+ O; {4 l0 i* Z
: q) J0 P6 M' M, f# M% E医源性传播,我国的医疗条件较差,医疗器械被乙型肝炎病毒污染后消毒不彻底或处理不当,可以引起乙型肝炎的传播等,包括针灸针、口腔器材、内镜等使用时都有可能传播乙型肝炎病毒,包括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源以及血制品,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传播的可能性慢慢会降低,但是在农村,这种情况可能会长期存在。+ _0 W/ c8 `9 a& |: i
  g- X/ a, `4 w/ j
性传播:性传播是乙肝传播的一个主要途径,世界卫生组织把乙肝定为性传播疾病,作为安全的性行为,对于易感人群,应该使用避孕套。在我国,主要是夫妻间的传染,据调查的结果,夫妻一方有慢性乙肝的,另一方的既往感染率很高(未注射过乙肝疫苗),通常呈表面抗体阳性和核心抗体阳性,但是慢性化的比例很低,这也充分说明,成年人对乙肝有很好的免疫,即使感染,95%以上的人会主动清除病毒而产生抗体。
* u" m+ Q" Q2 `5 p6 W2 ?- W% v' Y. k8 w$ \# i5 n1 {8 H4 Y
垂直传播:垂直春播包括母婴传播,以及家族性的感染。我国乙肝传播的主要途径和欧美国家有所不同,垂直传播占乙肝传播的70%以上,但欧美却很少有垂直传播者。科学研究还表明,感染乙肝病毒的年龄和乙肝的发病及慢性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月大的婴儿感染乙肝病毒后,80%以上都会转为慢性携带,且预后相对较差。但是,成人感染乙肝病毒,只有6%左右的人会慢性化,大部分会形成抗体阳性,主动清除病毒。所以乙肝的基础免疫以及如何阻断母婴的传播,是我国防止乙肝传播的重点。
2 |: L9 u+ b8 B7 t) t: t4 H" V# G' f
3 I" E# b8 F0 v亲密接触:我们这里所讲的亲密接触,并非工作和生活上的一般接触,应理解为一些具有体液交流的一些接触方式,比如接吻等。由于考虑到口腔内可能存在开放性的伤口,这样的接触便不排除有传染的可能。另外在日常的生活中应避免一些公用的用具,比如牙刷、剃须刀、指甲钳等。6 w; [& q2 E$ D0 x
, x, a: E6 P* A5 W
其它途径其它的一些因素造成乙肝传播的可能性很小,比如正常的接触,以及蚊虫叮咬,共餐等等,完全没有必要担心。  \* H1 {3 ?: a4 Y7 `
" v" r1 d0 q% \) G5 W
3、易感人群& N( |) `( C5 `7 i
' A9 c  _8 K2 F; ^6 ?
出生于高发区的人、男性同性恋者、吸毒静脉注射者、血液透析病人、HIV感染者、孕妇、HBV感染者的家庭成员、共同居住者或有性接触者,如果乙肝标志物为阴性,则应注射疫苗进行预防,特殊紧急情况下的预防,可以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然后再注射乙肝疫苗。根据免疫系统的状况,HBe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感染HBV后转成慢性的机率为90%,5岁以下儿童为25%~30%,成人中仅为10%以下。另外,免疫抑制状态的病人或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急性感染后很易转变为慢性HBV感染。
$ q! |2 E& u* r) A5 ]
# l( [' t- r9 r7 ~3 `& a. L9 t2 F; q0 q8 O) a; a8 y  y9 T
通过以上的传播途径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社会上对乙肝的歧视和用工体检是毫无道理可言的,因为这些携带者并不会因为工作而把病毒传染给别人,而且,作为成年人,95%以上对乙肝有很好的免疫,即使感染到乙肝病毒,也不会慢性化,通常会无感觉自愈,不会造成任何后果,而且目前有乙肝疫苗可以预防,注射乙肝疫苗产生抗体后,很安全。
8 J0 B0 t- a, P$ h$ A. W- i+ D+ I! Q# N9 M# v3 t' f) u% }# O
引用专家徐道振的话,当社会上还在对是否应该让乙肝病原携带者当公务员而争论不休的时候,科学却赋予了他们当厨师的权利。1989年制定的《传染病防治法》显然对各类肝炎病毒的的传染认识不足,科学已经将法律远远的甩在了身后,法律也应该尊重科学,在崇尚法制的今天,一些恶法需要及时的修改,修改时应倾听专家的声音。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楼主| 发表于 2005-3-7 12:56:00 | 只看该作者
乙肝的预防
0 S9 \4 J3 F2 w  n目前乙肝的预防主要是通过注射乙肝疫苗或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
" {+ a) c2 P5 n2 Z1 E
( P; D+ s2 g  p  F) c# G$ s" {" Y! P乙肝疫苗是主动免疫,主动免疫的特点是具有记忆,所以在注射乙肝疫苗后产生抗体,即使抗体滴度下降或消失,并非久代表一定失去了保护,再次感染到病毒或注射疫苗,免疫系统会迅速的作出反应,清除病毒,并出现保护性抗体。所以,也有国外专家认为:乙肝疫苗三针保护一生。
0 n! @! W/ E! q9 N7 X9 m7 H9 o8 ]" r0 L9 Q) A+ ^
乙肝免疫球蛋白是被动免疫,人体被动的接受外源性抗体,乙肝免疫球蛋白是从健康献血员中筛选出来的,其血浆含有滴度较高的乙肝表面抗体,经过浓缩工艺,最后制成高效价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作为被动免疫的特点,其有效保护作用持续的时间短,长久持续的保护还是要靠乙肝疫苗,但是能有效的清除血清中游离的病毒,避免感染。其具体应用于:7 U" B1 I$ ^7 F1 f4 Z! Z. K1 x6 c

% B0 t' P" G! U( G" P/ K1、阻断母婴传播:母亲是携带者,必须在出生后24小时之内(越早越好,最好在6小时以内)肌肉注射一支乙肝免疫球蛋白,间隔1月再注射一支,然后联合应用乙肝疫苗,对婴儿的保护率可达97%以上,但是母亲的DNA较高,即病毒载量较高的情况下,有效率会随之下降。0 c1 P; d7 m7 i0 r) F; x8 v: B$ x, f
3 }/ R  e5 u. s2 h- Z$ h
2、预防特殊情况下的乙肝病毒感染:乙肝易感者在某种场合意外地遇到乙肝病毒感染的危险时,可以单独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例如医生、护士和检验人员等在给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作治疗、护理或取血检验过程中,不慎手指被针尖刺破,或被手术刀割伤,病人带有乙肝病毒的血液就可以通过皮肤创伤进入上述人员的体内。在这种情况下,应立即(12小时之内)给受感染人员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支,1个月后再重复注射一次,可起到预防感染的效果。
! b5 ^9 b8 _; J+ p) L; @4 ]4 w* ^- `5 @+ r! p( n# m
应该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有很多医院和患者盲目滥用HBIG的情况,不排除高价推销的企图,HBIG只能清除血清中游离的病毒,而不能对肝脏的病毒起到作用,CCCDNA的存在,能保持病毒的持续复制,所以HBIG对乙肝患者起不到任何的治疗作用。反而滥用HBIG,会造成病毒变异或免疫复合物的损伤,现在鉴于很多医院在阻断母婴传播的过程中,给孕妇大量的使用HBIG,以期减少宫内感染的比例,据最新的专家共识,认为这样做,有弊无利,阻断的效果也有待观察。( O2 L5 G' {3 B6 x* n, Q+ ?% V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05-3-7 12:57:00 | 只看该作者
乙肝疫苗) s( u, d+ x/ Y+ Y) V+ k
     
. l: I: N- @# H     乙肝疫苗接种预防已被列入计划免疫项目,但是其接种普及率并不高,尤其在偏远的农村,计划免疫的路还很长,儿童的携带率明显偏高,作为政府应该加大宣传的力度,增加投入,增加乙肝疫苗的接种率。8 ^3 J2 A( ~0 y+ v5 v) |

( }' k/ {, c4 I8 f, l# v" ?     据1991年统计,全球54亿人口中,20亿具有乙肝病毒血清标记物,3.47亿人是HBV携带者,如不进行免疫,2000年带毒者将增至2亿,每年将有 100万以上的人死于与乙肝有关的疾病。我国是乙肝的高发区,据调查感染过乙肝病毒的人数达6亿多,HBV携带者1.2亿,其中1/4最终会发展成慢性肝病。尽管乙肝危害严重,却是可以用疫苗预防的疾病。乙肝疫苗1982年问世,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均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要求。该疫苗对新生儿具有很高的免疫特性,胎传抗体对其无影响。接种三剂的儿童和年轻人95%以上血清可阳转,全部血清阳转的个体可预防乙肝10年以上。该疫苗对阻断母婴传播也同样有效。接种乙肝疫苗每年可避免750万人成为病毒携带者。在邻国日本,通过多年的计划免疫的努力,目前乙肝病毒的携带率已经降到1%以下,这也是我们国家今后的目标。- M- K( z" ?' Z. E8 G# B7 y+ Q
( i. s9 A9 J; D# {# \
关于乙肝疫苗的几个问题:
% E6 u! a6 b  e8 {: F8 b3 |  k' Z1 q7 J
     1、 关于乙肝疫苗,很多人存在使用上的误区,有必要简单的说一下,作为慢性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是完全没有必要注射乙肝疫苗的,但不慎注射了,也没有任何危害和副作用。曾经有学者研究用大剂量的乙肝疫苗来引起免疫应答,但效果并不好,反而会造成肝功的反复波动,治疗性疫苗的研究也就是希望能解决这个问题,能引起持续足够的免疫应答,但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并非媒体所宣称的“根治乙肝不复发”,完全是误导,目前仍然在临床试验,市场上很多所谓的“治疗性疫苗”实际上就是普通的预防性疫苗,请大家注意不要上当。9 g, y: i- s0 g

: Q: q6 h2 @1 L" u      2、也看到论坛上很多人问,有抗体需不需要注射疫苗。实际上有抗体,就很安全,很多人不停的去注射加强针,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只是一种恐惧造成的强迫症。尤其是那些感染后已经恢复的情况,通常呈2、5或2、4、5阳性,更没有必要去注射乙肝疫苗,但是即使注射也不会有什么不良的副作用和危害,抗体的滴度仍然会增加。4 D( C& H2 Z+ t4 l  X

# k3 m( s5 t' I9 \     3、对于单核心抗体阳性或4、5阳性的情况,通常的情况都是健康的,是抗体已经消失的状况,一旦感染到乙肝病毒(包括注射疫苗),免疫会保证清除病毒并且表面抗体转为阳性,这也是主动免疫具有的记忆效应,所以完全不必担心。排除存在隐性感染,可以注射疫苗,如果抗体转为阳性,可排除。另外也可以检查DNA,DNA阴性,可基本排除。/ |7 I& {8 ^' T- S( [9 F
. E$ Z+ C1 x* L# U, o" I7 d
      4、疫苗预防的重点在于儿童,因为婴儿或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感染到乙肝病毒后,慢性化率很高,而且常处于免疫耐受的状态。对于免疫系统正常成人来说,则不必担心,即使没有疫苗的防护,通常也是没有问题的。所以个人认为对于国内掀起的全民接种疫苗浪潮,在医学上,意义不大,我想,更需要疫苗的是那些贫困地区的儿童,而不是成年人。但是对于一些即将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还是有必要做好防护措施,包括其它疫苗。
) |2 y; M/ x( {3 H% x# H- w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楼主| 发表于 2005-3-7 12:57:00 | 只看该作者
<B>关于乙肝疫苗接种的相关问题</B>3 b0 }$ L# ~/ R% G9 y; R
关于乙肝疫苗注射以及注射中产生的问题,很多战友很关心,毕竟关系到家人和他人的健康,现转贴302医院医学博士刘士敬的《乙肝疫苗十问》,基本上涵盖了所有的问题,需要了解的战友可以仔细读一下。
- ]0 T" o3 Q4 w' H" c3 C
3 e% R7 N8 x6 Q8 o) {, r9 Y
0 p0 t3 x: o) L. Y一、为何要打乙肝疫苗' R, y  b) H* D8 b9 N+ o, M) r
9 n! q0 _% e" Z7 V
乙肝疫苗可以成功预防乙肝病毒的感染,新生儿一出生就接种乙肝疫苗,基本可以确保将来不得乙肝。现有的肝硬化、肝癌多从乙肝发展而来,成功地预防乙肝,实际就是防硬化、防肝癌第一针。目前乙肝疫苗较便宜,每支几元钱,民众都能接受。
, ^. J7 z) v4 |2 G
* T6 Z# k( }- j9 o二、选用怎样的乙肝疫苗5 \9 U3 i% F8 p9 V& I/ O

$ o, Y! r; d1 Q. C% O目前使用的多为基因工程乙肝疫苗,昔日使用的血源性疫苗已基本淘汰(原因是有引起血源性疾病的嫌疑和浪费大量的血浆)。基因工程乙肝疫苗是利用现代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含有乙肝表面抗原基因的重组质粒,它可以用于预防所有已知亚型的乙肝病毒感染。现在用的基因工程乙肝疫苗为乙肝重组脱氧核糖核酸酵母疫苗和重组牛痘病毒疫苗,剂量为每支5微恕?lt;br&gt;4 \! _1 G/ {* T# s
三、乙肝疫苗的正确使用方法是什么, s* d* m& p7 ^

; D3 G2 `, A# C, }! M! z$ _(1)如果新生儿的父母均没有乙肝,该新生儿在出生后应尽快(8小时内)给予基因工程乙肝疫苗1支肌肉注射,注射部位为上臂三角肌(儿童、成人都一样),1个月后,再打1支,6个月后再打1支,一共3针,此方案称为0、1、6方案;儿童和成人打疫苗前需先进行化验,如果乙肝三系统检查均为阴性,转氨酶正常,可以按0、1、6方案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免疫成功率为90%以上,免疫成功的标志是乙肝表面抗体转为阳性,保护时间一般为2年以上,接种者可定期复查乙肝三系统,只要表面抗体依然存在,证明免疫能力依旧。(2)对于母亲一方为单纯表面抗原阳性的新生儿,单用乙肝疫苗就可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乙肝疫苗的使用方法依然是0、1、6方案,有报导认为第一针可打2支(10微克/l毫升)效果更好。(3)对于母亲一方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和e抗原双阳性的新生儿最好是联合应用高效价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具体方法是新生儿采用注射2次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出生后立即及出生后1个月各注射1支,每支200国际单位)及3次乙肝疫苗(每次10微克,生后2、3、5月各注射1次);也有采取出生后立即注射1支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及3次乙肝疫苗(每次15微克,生后立即及1月、6月各注射1次),2个方案保护的成功率都在90%以上。4 C0 T, k0 d, ?, j7 r: F

* s4 Q5 Q% \2 l四、接种疫苗后不产生抗体该怎么办$ ]& x& c- Z0 j9 t0 r

' [, S& ?2 v8 g: ^, i; V, g(1)有些人抗体产生较晚,被称为应答迟缓。对此可加注1~2针,或者重新接种疫苗,并且适当增加剂量。(2)可采用0、1、2、12个月的免疫程序。(3)在接种乙肝疫苗同时,合用小剂量的白细胞介素-2。(4)卡介苗或牛痘苗能增加对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可配合使用。* `3 |, ?% {, y/ A; }1 W
. \9 O5 h' F. j3 b0 W* k1 M2 K/ Z
五、接种疫苗后,多长时间需要再次接种0 c1 ?! T9 z" T9 k- Q: K& T
( F' ?, i! K% w) {8 Q* U
乙肝疫苗接种后产生的抗体水平随时间逐渐下降。一般接种疫苗,注射3针后1个月97%的人都可测到表面抗体;第2年仍保持在这一水平;第3年降到74%左右,抗体滴度也下降。是否需要再次接种疫苗,主要是要在测定乙肝表面抗体的滴度后,决定何时再打乙肝疫苗。乙肝表面抗体滴度小于或者等于10国际单位/毫升者,应在半年内接种。抗体滴度大于10国际单位/毫升可在6年内复种。我国的多数学者建议免疫后3年内加强1次为好。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担心抗体的滴度下降会降低保护的作用,实际上,抗体的滴度并不能完全反应保护的程度,作为主动免疫的特点,抗体滴度的下降或消失并不意味着保护的消失,在受到HBV的感染时,免疫的记忆会有效的唤起,并增加抗体的滴度。
7 t' V+ G4 m& X4 X$ p8 V+ F, \# A# G' L6 k- b
六、乙肝疫苗能和其他疫苗同时使用吗. C  M6 s) G% D7 D# `
, t( ^& l: f% Y  o& o
乙肝疫苗可以和流脑疫苗、卡介苗、白百破、脊髓灰质疫苗、乙脑疫苗同时接种,接种程序按照计划免疫所要求的顺序进行。但是乙肝疫苗最好不要和麻疹疫苗同时使用。
. B1 `; O3 a8 u9 Z  W5 m! I; W- W) n( v* c6 l* J8 N& k" ~$ S
七、意外接触乙肝病毒者如何打乙肝疫苗* d/ g$ ]/ i  B2 M

9 O" ~+ p8 Y" T0 R4 M9 P(1)对未接种过疫苗的接触者,先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4小时内),然后接种乙肝疫苗(打完乙肝免疫球蛋白后1周)。(2)如果接触者已接种过疫苗,但未经全程免疫,应在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后按乙肝疫苗免疫程序补上全程免疫。(3)接种过疫苗,并已产生乙肝表面抗体的接触者,应根据其抗体水平而定。如果乙肝表面抗体水平足够可不必处理;水平不够应加强注射1针疫苗;如果初次免疫无应答者应尽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各1针。+ M% W9 h: R: ]& F% N3 a* s) w, f
 + ~4 u0 |3 T: z( c$ Z8 V/ S% c
八、接种乙肝疫苗会不会传染上其他传染病
4 ]* v# L' e8 E5 e9 W9 o; s" y& l. }
接种肝炎疫苗不会引起其他肝炎发生,也不会被传染上其他疾病。乙肝疫苗在生产过程中有严格的质量标准,其中许多工序都能杀死血液中包括爱滋病病毒在内的病原微生物,经过临床观察是安全可靠的。值得提出的是,使用不合格产品如注射破损、变质疫苗,或注射过程不按无菌要求操作,共用注射器或针头,可染上肝炎或其他传染病。还有一部分人原来是隐性感染者,病毒呈低水平复制状态,“两对半”检查正常,需要用核糖核酸增殖法检出病毒(HBVDNA阳性),这种人注射疫苗后不会有表面抗体形成
* ]+ }' k* g3 G5 |9 P7 _7 W2 V% S6 Z; W) t
九、如果在边远地区,尚无法做到乙肝疫苗的普种怎么办
& ?1 p: j  h" _6 p2 {# G; J* B- q+ i& r
至少要对以下处于乙肝病毒高度危险状态的易感人群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全部新生儿和幼儿园的孩子;危险职业的工作人员(传染病、口腔科、血液透析室、血站、保育员等等);使用血液制品者;新入伍的军人;器官移植前的患者;需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家人、性接触者。
# P6 K* M1 Z0 S! i( Y$ Y8 h4 V  P# C$ I# a
十、乙肝患者有没有必要打乙肝疫苗?6 R7 E# h1 g7 I
/ R- r* o+ y- J/ i1 I
乙肝疫苗对乙肝患者及乙肝病毒携带者都无预防效果,无论打多少支乙肝疫苗,都不会产生相应的保护性抗体——乙肝病毒表面抗体,只是浪费疫苗和经费而已。对由于以往感染乙肝病毒而现在已经自然获得有效的保护性抗体者(乙肝“二对半”检查表面抗体呈阳性),更没有必要再接种疫苗,不过接种后也不会产生不良副反应,其乙肝表面抗体水平可能会有所增高。8 r; f% Z" B( G# b+ o& F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楼主| 发表于 2005-3-7 12:58:00 | 只看该作者
关于垂直传播以及阻断的一些问题: K  g# |+ y# Y2 z
- a' M% a- e' p& {1 }
一、母婴阻断的方法
- i/ I3 \; E; c' n' Y3 h9 O& K' R3 W$ W0 ]# _+ g- O
      我国70%以上的患者均来自母婴传播以及家族性的传播,所以母婴阻断一直是广大患者关心的问题。但是,在具体的临床中,还处于摸索的阶段,各家医院以及各位专家的意见都是有一些差异。4 a0 m, z/ y+ n1 {2 u) ~1 c
; x, O0 m' [2 |2 K1 m, i1 e
      我国著名的肝脏疾病控制和预防专家邢玉兰以及肝炎防治基金会认为孕妇完全不需要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孕妇的健康不利,可能会损害肾功能,不仅可能造成病毒的变异,而且大量免疫复合物沉着会引起肝外表现。最近专家组会议进一步明确了这一点。关于乙肝疫苗何时注射也存在比较大的争议,一种意见认为应该和HBIG同时应用,保护率更高。但是不管如何,乙肝疫苗都是需要的。4 O" v( v0 V- w% W, t' q( C
) w0 {2 O) {7 }( R! t# l; j4 o
阻断方法:孩子在出生后6小时内接种第一针乙肝免疫球蛋白,一个月接种第二针免疫球蛋白,2、3、6月接种乙肝疫苗/每次10微克,保护率在97%以上。
4 ^  V7 p* N. s8 s2 x- J# n0 B* T7 G; x3 F  b. x9 u
但是很多医院仍然在采用在孕后期三个月,每个月给孕妇注射免疫球蛋白的阻断方法。北京佑安医院:杨红大夫(妇产科专家)则认为:6 [8 O  T0 ]% W2 }# l; M9 G# B

. [2 k0 {0 \/ A. F  M, d1、妊娠晚期后三个月每月打一针高价免疫球蛋白。
# N1 S& N' k2 Q7 Y- s9 S1 s; D
2 L* I; C7 }6 Q- v& q9 X4 P; d' y2、孩子刚一生下来,要迅速地清理一下母亲的血液。
" N: Y% G1 Q3 @9 V3 _4 D; ?5 P2 ]. {7 P+ y# T$ ?% I
3、立即给他注射一针高价免疫球蛋白,然后在孩子在一个月的时候再打第二针高效价,打这两针的高效价的目的就是要清除孩子在妊娠期间和分娩过程当中污染的少量的一些病毒。
7 U3 `+ d/ B1 o8 A$ Z; s7 J3 F- B3 C0 ]% c; [: G# s* \) x
4、与此同时要对孩子进行乙肝疫苗的接种* I) P, K7 u1 l' r3 |

! F: |, e% d( m+ H: q; m二、影响母婴阻断的因素
* n7 k* v3 Y& T) @5 d' y" ~7 u' Z0 w, Y9 U
      即使使用主被动联合免疫,HBsAg阳性尤其是Hbsag和Hbeag双阳性母亲的婴儿仍有慢性HBV感染发生。免疫失败率和孕妇血清病毒含量成正比,免疫失败还可有多方面的原因,如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合并其他疾病、病毒变异、生产方式及哺乳等,目前引起广泛关注的是乙型肝炎病毒的变异,而宫内已感染HBV是预防的难点。
/ p) `* r# V+ E5 B& H) ~     
! Z% l$ U, T# c& o  B2 {      大部分母婴传播免疫失败因宫内已感染HBV引起。其中双阳性母亲所生孩子单用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呈免疫失败的儿童中70%是因为宫内感染,而使用HBIG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呈阻断失败的儿童几乎均为宫内感染引起,说明宫内感染是引起乙肝疫苗母婴传播阻断失败的最主要原因。宫内感染率的高低主要和孕妇血中病毒含量有关,表现为HBsAg高滴度、HBeAg阳性、HBV-DNA高水平者宫内感染率高,这与导致胎盘裂隙形成、胎盘屏障破坏的因素如无形损伤、先兆流产等因素均有关。
" t2 V3 v* ]  A+ b/ c" v* i2 n# U9 h6 t) |
      那么很多医院对于DNA较高的孕妇在孕后期使用HBIG的目的,就是降低血清病毒的含量,以期达到减少宫内感染的几率,北京佑安医院杨红大夫认为妊娠期用球蛋白可以说对胎儿是非常非常有效的,阻断的效果也是可见的,明显的,但是对母亲还是不能说没有一点不良影响。北京地坛医院蔡皓东大夫也认为用了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妇女,好像胎膜早破的机会要比没有用的多。但是用了以后,确实阻断力能够提高。# {# T; O0 I- v
: _0 [9 Q! k% K+ i
三、关于生产方式和母乳喂养的影响( U- j* O2 `8 u$ T
( s4 x8 o2 G+ l. Z, N1 C
      很多人认为采用剖宫产可以减少感染的几率,可是在实际的临床中,并未发现和顺产有什么差别,而且也正是由于对孩子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有效的清除因为皮肤破损而感染到的少量病毒,在病毒尚未感染到肝脏的时候,有效清除,所以注射HBIG应该尽快尽早,一般建议在6小时内,不超过24小时。
) J. b- e) K" y8 o4 Q: E$ @
9 {; t0 }! h8 J% b5 h* J      关于母乳喂养,各位专家和医院的看法有差异。肝炎防治基金会认为可以给孩子母乳喂养。因为乳汁不是血液,乳汁中没有病毒,即使有也是非常非常微量的,不会给孩子带来任何影响。不过如果乳头破损被切,而且只有在孩子口腔溃疡的情况下,才会传染给婴儿hbv,一般情况下婴儿基本不可能咬破母亲的乳头,因为婴儿没有牙齿。但是很多医生专家不建议母乳喂养,因为不能保证婴儿口腔无伤口以及母亲乳头的破损,最好人工喂养,减少被感染的几率。- T4 n1 E! P' g) w5 Q; \  r
! K5 c" N, ^. P8 g( I; n
四、关于父婴传播
% N5 Z6 b: ?9 A' p  d- u% J  d) O7 @1 z% {" U2 u  d
      关于父婴传播,尚在研究中,目前的认识尚不足以说明父婴传播的方式,任何媒体上的报道和猜测都是不可信的。当然除了孩子出生后的密切接触造成的水平传播,孩子在注射过乙肝疫苗后,这种方式传染的可能性,并不大。那么有研究表明,可能存在父婴传播,而这种传播的方式可能出现的生命的早期。一些专家认为传播的概率不超过10%,而且在出生后,随着免疫的健全,有一部分婴儿的机体会自动清除病毒,只有一部分会慢性化。/ o$ c9 ~  C9 b2 }/ D

3 n; Y: S- t4 I/ S五、抗病毒药物的影响
4 ]6 G( H( {( W- x$ q( y4 W" k2 I- z/ t! k1 k$ Q
      关于药物对胎儿的影响,请咨询有经验的妇产科专家,请医生决定。
# \$ x2 ?* e- x" j% b/ X" w' M! d! R9 F& V7 i3 Y
      目前常用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有干扰素和拉米夫定。目前普遍的建议是,在应用干扰素期间最好不要怀孕,适用于男女,动物的试验证明对胚胎有影响,通常建议停药后半年,再考虑怀孕。
5 |8 `6 t2 d' i, `- S/ T
- V3 g- t: D' i( L      对于拉米夫定,目前因为缺乏拉米夫定对孕妇以及胚胎的影响的资料,因此大多数专家也不建议在妊娠期间使用,而且通常建议在停药后半年再考虑怀孕。但是根据国外的文献,拉米夫定和其他肝类药物也都用于治疗艾滋病,国外艾滋病的孕妇吃拉米夫定的时候,生出来的孩子经过随访都是正常的,国内在服用拉米夫定期间意外怀孕的患者,也未发现孩子的异常,因此,从这点来说,拉米夫定相对还是安全的。; p" v& A% x7 w6 C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楼主| 发表于 2005-3-7 12:59:00 | 只看该作者
<B>慢性乙肝的状态以及诊断标准</B>
! c# ?- w( s6 S" K  A3 q, c7 ]5 I6 R: ?$ D! y' q9 D6 W, @9 l
慢性乙型肝炎:由于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造成的肝脏慢性坏死性炎症,可分为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1 J1 }0 ]/ B9 I4 q5 L8 l, H
+ x2 s: N) a* v3 \% P" a  X; B/ \
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肝脏有持续的HBV感染但没有明显的进行性坏死性炎症+ F% M7 M4 g9 O' }* h+ `

' u4 J% k. P/ V: R9 R! P乙型肝炎痊愈:曾有HBV感染,现无活动性病毒感染的病毒学、生化或组织学证据
1 W7 n, n  C$ O/ q" U
. F/ v9 n5 l: `乙型肝炎急性加剧:转氨酶急速增高超过正常上限值10倍或大于基线水平的2倍
' U9 i5 _/ ?& v
. W+ O& Y  ~) ]乙型肝炎再激活:非活动的HBsAg携带状态或乙型肝炎痊愈者肝脏重又出现活动性坏死性炎症
% j# r  z* ^6 J( g2 t
) s0 I. [5 Y- x+ O; SHBeAg清除:先前e抗原阳性者的HBeAg消失(转阴)+ z" O( N' W# a) |5 |2 p8 h

$ `/ m6 e% ?5 h- D% T" u; \& THBeAg血清转换:先前HBeAg阳性和抗HBe阴性者发生HBeAg消失(转阴)和抗HBe阳性(转阳),且伴血清HBV-DNA降至&lt;10^5copies/ml % e" C+ U+ h7 \1 L$ D6 Z

6 v0 N) V% k* Q3 l0 @3 i) \, PHBeAg逆转:指先前HbeAg阴性、抗HBe阳性者再次转为HBeAg阳性
" M2 ^& G  Y/ f  @9 \' B6 c) h* e  {% j

9 \. @+ l" ~5 b. d诊断标准
- b7 S7 c9 t' O6 |" z; P* W6 [$ K' A3 l6 Q4 X3 S9 M( e0 e) d5 [8 ]
慢性乙型肝炎: 0 i0 M1 \/ g& K# ?! _/ q5 y

9 i( P7 m- M7 f% a$ `( D8 v1. HBsAg阳性>6个月 ' o8 o( k3 N6 {. b
9 v7 K% f* [" L& D  q/ c
2. 血清HBV-DNA>10^5copies/ml - J1 L  J7 W: x% `+ D$ C! u! c+ M# k

3 F/ s; S$ T/ g) I3. 持续或间歇的ALT/AST水平升高
8 N  K0 Y. F% y2 X! r
; V5 p5 K, {2 W4. 肝活组织检查显示慢性肝炎
0 Z7 R. s( }9 x% M+ [+ C$ z! s7 k: S9 \, W: ?
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
; E5 L' `- M9 i' w( `# @) L" @7 O" q& z
1. HBsAg阳性>6个月
2 l/ O6 s* e1 h: j$ y9 e
* }% y6 Z3 h" N2. HBeAg阴性,抗HBe阳性 % O; I7 D1 X: j' |! A# r1 Q
0 D$ V; q8 O& c: t) `0 }- Q5 ^: S
3. 血清HBV-DNA<10^5copies/ml , k, K1 O1 h0 C

2 H6 [8 c) p  _. p+ D4. ALT、AST水平持续正常
# X8 i+ r3 h3 t; D! x, O
9 o1 ]1 S2 y1 ?% U# m5. 肝活组织检查没有明显的炎症 ) P# ]& s2 Q3 @0 r

4 ^7 X+ G1 U  h9 z; I" U) M# R0 X乙型肝炎痊愈:' y: e: M, c( O4 H) \

/ x& v/ i( W" ]0 x1. 先前有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病史,现出现抗HBc阳性或伴抗HBs阳性
1 @3 w# n2 c1 q4 g9 U" f% [3 T6 V  P: \& t
2. HBsAg阴性 9 A0 R9 J, y) k: e8 D4 R7 {

! ~" T4 b% y$ K3 H3. 血清HBV-DNA检测不出 (但使用敏感的PCR法可能测出有很低的水平)
, }2 L  \- F* Q7 W7 B2 ]* s! C; o
4. ALT正常 $ O0 g8 A0 f* v3 A" R# W0 Z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楼主| 发表于 2005-3-7 12:59:00 | 只看该作者
慢性HBV感染病人的评估
) g4 z# K3 ]" q2 d# T. o% v9 |9 F
病史和体格检查:
& W6 L7 J- s9 V
. _7 `4 C+ ?2 j+ x1、肝病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功能全套和凝血酶原时间! }, L& W( r0 t( c9 ~% F( @6 V
2 p1 ?: p# T. I7 u
2、HBV复制检测:HBeAg/抗HBe,HBV DNA
7 u" M7 s! Z. L/ O. B
* M$ g: N+ [- E# j. d; u3、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肝病:抗HCV、抗HDV
5 H9 Q# e. h: l: g! V" X
+ D3 K% a! V5 h7 E# P4、HCC筛检:AFP,高危病人作B型超声波检查* R3 |( s" h: k4 F  p! `3 j

5 m  R. ?/ d3 J; N2 ]5、肝活检:对达到慢性乙型肝炎标准的病人进行分级和分期# J- J: N/ b9 ~" ]( y

; Z8 Q! n2 }* a建议随访,暂不考虑治疗的病人:
% V  j+ O5 q$ g& }% [% x6 v1 N4 w2 X& D! o+ G1 w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
# A9 Z# E  N6 K6 k# p* s( ]7 z2 p4 q: c" Q
1、HBV DNA&gt;10^5copies/ml,ALT正常者ALT每3~6月查一次。
; {% K/ Z) G0 \! P! n
3 ?2 J+ W! E' N8 D# X9 U2、如果ALT&gt;1~2倍正常值上限,每1~3月复查一次。
5 w+ U- x8 z, ?* v: h5 n
' o: [7 v6 l. F9 L" t/ B( O3、如果ALT&gt;2倍正常值上限,持续 3~6月,HBeAg仍阳性,HBVDNA&gt;10^5copies/ml,应考虑肝活检并治疗。& `: m/ Q2 m# T) s* B
" X' u7 i7 P8 z  w, R  r# O
4、应考虑在相关群体中进行HCC筛检。, `7 T& x' o- _* \
9 `5 g2 q+ n# h; s' L
非活动HBsAg携带状态:
$ t) |4 S1 E3 X: l1 @( G5 a
& I# M$ `1 n1 \1、ALT每6~12月查一次。2 D1 U8 g3 Z3 _4 z# [  ]  Q' d

/ K5 I' d# W9 C7 P5 b2、如果ALT&gt;2倍正常值上限,查血清HBV DNA水平和排除其它原因的肝病。
; L. H0 v. G" K7 ~7 N- \$ e! J* K
" H# t( y  y! z, a0 v3、应考虑在相关群体中进行HCC筛检
1 z! P4 l; B7 J7 ]8 C1 E9 Q( E7 a3 ]
) ?% d' x& c8 s4 L% A/ ^/ z
      用于慢性HBV感染初步评估的HBV DNA检测的最佳方法尚未确定,最近NIH会议选择定量结果大于10^5copies/ml作为诊断标准。但是此定义尚有问题,首先HBV-DNA定量检测方法尚未标准化。其次,一些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血清HBV DNA水平有波动性,可能在某个时间段低于10^5copies/ml。第三,HBV DNA阈值水平与进展性肝病的相关性尚不清楚。定量扩增方法可检测出10^2copies/ml 的HBV DNA水平,但低水平HBV DNA的临床意义尚不清楚。基于目前的技术水平和慢性乙型肝炎的定义,非扩增方法检出的最低DNA水平(10^5~10^6copies/ml)是评估慢性HBV感染的适宜的方法。* w6 ?- N4 Z- G- T1 L8 _

1 d* }2 X6 N6 U: H肝活检的目的:是评估肝损害程度和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肝病。国际专家会议推荐慢性乙型肝炎的组织学诊断应包括病原学、坏死炎症活动的分级以及纤维化的分期,已有一些积分系统被建立,从而可对炎症坏死活动和纤维化程度进行统计学比较。组织学的发现有助于预后判断,但是必须认识到抗病毒治疗后持续应答者或自发HBeAg血清转换者组织学上可有明显改善,而那些肝炎病情再活动或加剧时,其肝组织学可以快速恶化。肝活检标本能用于HBsAg和HBcAg的免疫组化染色。
3 A9 S. ]7 z8 i' [( Y- d! b% R8 X; X, }) d4 {( E
      HBeAg阳性伴血清HBV DNA高水平,但ALT水平正常的病人,暂不考虑治疗,而仅需作随访。这些病人应当每3~6月监测1次,一般不需要作肝活检,除非病人治疗的欲望很迫切。当ALT水平升高时应密切观察变化。在自发HBeAg清除前有40%患者会出现肝功能异常。ALT升高后3~6 月仍HBeAg阳性和HBV DNA大于10^5copies/ml,应考虑肝活检和抗病毒治疗。
6 k- q) C0 P1 t
# h6 m0 H9 h8 L4 L$ j9 g对慢性HBV感染病人进行监测的建议:; M: c( f! d4 H' U
8 a, w# q5 J/ @1 _3 V  C8 E
1、HBeAg阳性伴ALT升高的病人在启动治疗前可观察3~6月,可能有一部分病人出现自发HBeAg/抗HBe的血清转换。
* n& P6 [2 }) ^9 I
: A9 y+ {8 l  o* m# F2、达到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血清HBV DNA>10^5copies/ml,持续或间歇的转氨酶ALT升高)者,应进一步作肝活检评估。
6 ~  Q  \' @4 H" N+ ?* Y/ {# }; Y) w8 J) x$ q2 X
3、 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应当定期监测生化指标,因为肝病在静息多年后仍有可能活动。
; q+ C9 B# n, y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楼主| 发表于 2005-3-7 13:00:00 | 只看该作者
慢性乙肝治疗的现状, o# c9 _: D. n$ b/ [
0 S3 J6 I, z' K* U- l
目前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还没有疗效确实及根治的方法,广大乙肝患者对乙肝的基本知识及其治疗现状不甚了解,而求医治病的心情非常迫切,乱投医乱服药的现象十分严重。另人费解的是,虽然目前没有切实有效的治疗药物,但各种名目繁多的转阴药、保肝药却层出不穷,报刊杂志、广播电视时有虚实不分的宣传广告,简直让人眼花缭乱,不仅教患者无所适从,医师们也十分困惑,结果还让一些江湖游医钻了空子,最终使本已倍受乙肝折磨的患者雪上加霜,花了冤枉钱,还没有治好病,甚至加重病情 。3 E( F; ?9 ^& {* ?* `/ o" p6 Y
! }9 @$ y% V+ w% s- x2 P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2003发布了“关于规范医疗广告活动 加强医疗广告监管的通知”,其中就有禁止发布乙肝治疗的广告,但是各种乙肝药物和治疗方法的广告屡禁不止,给广大的患者造成巨大的经济和身体、精神上的损失。而且作为一些正规的医院,为了经济利益,也常常给患者盲目的用药,带来不好的结果。有必要进行规范和整治。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楼主| 发表于 2005-3-7 13:00:00 | 只看该作者
1、一般措施: r: N' B8 c, g2 A5 y8 [' k
/ q, |, d% J8 a3 f" C% q9 `: ?
前面已经讲到过,那些患者适合治疗,那些患者适合定期定期随访,而暂不考虑治疗措施。对于大部分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定期的随访是很重要的。对于一些急性的患者和轻度的慢性患者,经休息、营养而病情缓解。首先应给予合理饮食,营养支持,禁忌烟酒。生活工作中应劳逸结合,适当休息,避免过劳,在发病期间尤其应该保证休息。有部分患者在肝功不正常期间,会自发的出现血清转换,所以盲目用药并无好处,也不能因此就断定是某种药物的作用。关于饮食的禁忌,多数是受到传统医学的影响,作为一般的携带者,是不需要考虑这些问题的,但是考虑到过分的营养会造成脂肪肝,造成治疗上的难度,因此也应该节制饮食,防止营养过剩。8 a+ W* z6 L* L: Y+ \
+ h; ^3 ~6 c" V9 a* \
2、抗病毒治疗
2 R1 H+ q% P/ ^/ z  I: F) P0 h* y# {4 T+ ?3 f! V4 K  X
医学界一致的观点,乙肝病毒的持续感染是造成乙肝慢性化的主要原因,因此抗病毒治疗是乙肝治疗的关键。由于我国有很多源于中药的保肝降酶药物,保肝降酶也是我国在治疗乙肝上的一大特色,一般而言,血清转氨酶降低即是肝脏炎症的缓解。然而,在临床上,有时血清转氨酶水平高低并不能完全评价肝内炎症活动程度的轻重,有时应用降酶药物使ALT复常,但肝组织炎症坏死仍很明显,从而失去了判断病情的尺度。所以一味的保肝降酶并不合适,在符合抗病毒治疗的指征时,应首先考虑抗病毒治疗,远期对于防止肝纤维化、硬化、肝癌,有一定的效果。
% j% V1 V: x" ?
8 L: v' f' o5 Y; ~4 K+ U. u4 }目前尚无一种能迅速、直接清除乙肝病毒的药物。目前最好的抗病毒药物的疗效也仅能达到50%左右。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的用于治疗慢性乙肝的药物,截止到目前共有三种,即:α-干扰素、拉米夫定(商品名贺普丁)、阿地福韦(此药尚未在中国上市)。另外,目前仍在临床试验的还有恩替卡韦、LDT。已经被淘汰的对乙肝有治疗作用的药物有:阿昔洛韦、泛昔洛韦、阿糖腺苷及其衍生物、暽甲酸钠(商品名 可耐)等。总之,目前国内用于治疗乙肝的主要抗病毒药物为干扰素和拉米夫定,干扰素为首选药。8 O- n4 U. k& Y; \. |4 q
. {/ L0 H. x  R4 @/ B- Q5 p' M0 ~
抗病毒药物的种类简介:, [3 {$ j$ U2 e& q/ j

7 P8 f% J( W( n9 |+ N4 W干扰素:干扰素(IFN)是一种广谱抗病毒剂,并不直接杀伤或抑制病毒,而主要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同时还可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活力,从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并增强抗病毒能力。人体内的干扰素由于氨基酸组成的不同,可分为α、β、γ三种,分别由白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免疫淋巴细胞产生。α干扰素是目前国内外公认有效的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α干扰素有20多个亚型,α1、α2、α3等;每一亚型又因个别氨基酸不同,可分为α1a、α1b、α2a、α2b等。目前用于乙肝治疗的α干扰素主要是基因工程技术产生的,单一亚型的α干扰素。常用的有α1b、α2a、α2b。目前看,各亚型的α干扰素,在疗效上并没有十分显著的差别,有研究认为,中国人在受到病毒攻击所产生的干扰素多为α1b型,所以通常认为α1b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小,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差别并不大。
6 U% z2 `/ J) a' ^8 i4 L( ]% H% p  y( o+ x
市场主要干扰素品牌:& k( b- f5 F2 s" Y
5 c, }9 p+ k; `$ F
干扰素α2a  罗荛愫(罗扰素) 因特芬 贝尔芬 万复洛 迪恩安
( v5 e: f' ?3 s6 c干扰素α1b  赛若金 运德素
% i% a7 ?: T/ o干扰素α2b  甘乐能(干扰能) 安达芬 英特龙 隆化诺 远策素 万复因 利芬能 来福隆 安福隆8 _: f( x; ?' f3 j
* C& R1 h- ?  I4 v1 b+ I3 J* `
长效干扰素:即聚乙二醇干扰素,商品名,派罗欣。
0 P5 w. }5 r+ n" k' @5 i0 \% M% c+ l1 M6 G
普通干扰素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由于吸收快,注射几个小时后,血药浓度达到最高,这时副作用的反应强烈,抑制病毒的作用也达到最高,但是由于排泄比较快,造成在下次注射前,血药浓度的偏低,病毒可能会恢复复制,造成峰谷差。而聚乙二醇干扰素,由于大分子的化合,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血药浓度基本可以保持恒定,不会存在病毒重新复制的机会,作用时间延长,降低了在体内的清除率、抗原性下降不易产生干扰抗体等等。因此,相对普通干扰素,长效干扰素的优点是避免了频繁的注射,效果也较普通干扰素为好,但是价格相当昂贵,性价比不高。! j" E: c9 \- ~
2 p4 i5 Q  N$ U' p5 a, x# {
拉米夫定(LAM):商品名:贺普丁。核苷类抗病毒药物,能迅速有效的抑制病毒的复制,但长期使用易产生耐药性。
* a6 C# Q! q9 K2 A( V( g5 }1 g+ J" h' M! `1 X
阿地福韦(ADV):拉米夫定的后续药物,能够持续的抗病毒、发生耐药的几率小、对LAM产生耐药的HBV有效。此药尚未在国内市场上市,具体可参考《阿德福韦(AD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新进展》。, l( ?: t: P9 X

+ n2 ?0 ?4 i, W0 t! n关于苦参素:苦参素有针剂、也有胶囊供口服(商品名博尔泰力、天晴复欣),在实际使用中,发现其有一定的抗病毒能力,也有一定的保肝作用,部分患者在使用苦参素后,有一定的比例发生血清转换,但实际的抗病毒能力有限,且反跳严重,具体效果针对个体差异明显,不作为一线的抗病毒药物。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患者在使用苦参素后,发生胆碱脂酶(CPHE)明显下降的情况,一般在在3-4个月时降至最低点,停药后胆碱脂酶能较快地恢复正常。但具体的后果和不良作用并不十分明了。6 C$ T1 |# v! Y* |( O' P
' s: k' z( M" n
( m0 n1 j! N# _5 C. a7 J

6 T* K2 t+ w+ e请注意:0 P# U% K- _3 g, O" c

7 x5 V! `3 U/ j! G7 ], `+ _! o1、作为患者,并不能十分了解自己的情况,尤其是肝脏病变的程度,抗病毒药物均为处方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自己擅用擅停,后果难料。
! R3 S0 v5 l% U& k/ p- @4 v* v5 J8 ?; f
2、在使用抗病毒药物的同时,除非在必要时(如免疫过激造成的肝功过高),一般不建议同时使用一些降酶药物。首先一些降酶药物比如甘利欣等,有类似于免疫抑制剂的作用,可能会影响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或乙肝的转归,其次,另外一些仅有降酶作用的药物,可能会造成肝功正常的假象,造成对病情的误判断。肝功在治疗中,是重要的参考指标。0 C) k9 t( I# H5 F* @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楼主| 发表于 2005-3-7 13:00:00 | 只看该作者
3、免疫调节药物2 X) j4 g$ t( F! G' R  s7 b4 {- p
4 o# \5 R. \7 v- H& I- H! \
慢性乙肝的转归,主要取决于患者本身的免疫应答,所以在临床上应用一些免疫调节药物,可能阻止或改变疾病的发展。
3 b$ D0 e& @1 V* B- u3 ~
9 S- @9 _/ N' U; i" A  ?  L2 r免疫调节药物包括:免疫增强剂如左旋咪唑、胸腺肽α等;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秋水仙碱等;重组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12、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等;其他如转移因子、特异性免疫核糖核酸。
+ P; \( P2 P% u7 ?2 K0 E0 W+ }! d" V7 s
值得注意的是,免疫调节相对于不同的病程有不同的处理,一味的增强免疫,对患者没有好处,而且对于一些免疫耐受的患者,也没有必要盲目去追求免疫增强,同样可能会造成肝功的波动。免疫调节药物,应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r% H7 I# x1 }6 x# g

5 v( ^- P( P9 R8 P4、保肝降酶药物) }. N. e: c( R% ?  f1 k, o3 c. u$ R

6 x) ]; x# Z' |; m+ S保肝降酶作为辅助药物,品种和数量众多,根据功能来看,分为以下几类:护肝药物有肌苷、益肝灵(水飞蓟素)、VitB、VitC等;缓解炎症药物有复方甘草甜素、甘力欣、强力新(强力宁)等;降酶药物有联苯双酯、五味子、垂盆草等;退黄药物有门冬氨酸钾镁、腺甘蛋氨酸、苯巴比妥等;中草药有山豆根(肝炎灵)、苦参素等;抗纤维化药物有干扰素、秋水仙碱等。
7 k% j* \( N; E! |" D1 ]) P在国内,源于中药的多种降酶药物,保肝降酶是我国医生尤其是中医的特长。一般来说,血清转氨酶降低即是肝脏炎症的缓解。然而,在临床上,有时血清转氨酶水平高低并不能评价肝内炎症活动程度的轻重,有时应用降酶药物使ALT复常,但肝组织炎症坏死仍很明显,从而失去了判断病情的尺度,所以应该慎重,在符合抗病毒条件时,还是应该考虑抗病毒治疗。
$ K5 Z$ i0 k. F5 k/ V/ e) W应该注意的是,“保肝”治疗在急性肝炎、不适合抗病毒药物的慢性乙肝和不同基础疾病的肝功能衰竭病人,常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但是对于慢性乙肝病人,肝脏炎症缓解后常常仍然存在病毒感染,因此“护肝”治疗只是阶段性的处理,而关键在于清除病毒。而且保肝药物多数机理并不明确,可以说,理论上存在保肝的药物,实际中并不一定能保肝,市场琳琅满目的保肝药品,多数只能算作安慰剂。; h' e0 l8 g1 @" }' P1 W% [

" H& o  K9 D7 V  h* M# P+ [! F( ~4 a5、关于保健品和市场上大量的中成药以及所谓的“特效药”
) K1 ~% K- g4 h2 C; x7 E& K9 v& p
. e. D7 A2 Z, M5 D# s) @保健品不是药品,大多没有经过临床试验,各种副作用以及药理作用不明,保健作用也不明,所以盲目的相信保健品能治病,是一个误区。把保健品当作药品来用,也是我国的特色。保持合理的饮食习惯,保证营养就可以了,没有必要使用大量不明机理的保健品,对肝脏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t" s& b4 S0 [  Q1 ~6 p& y

( P; p' _+ L( i- I& h  |0 Y4 {) u- y目前市场上号称能治疗乙肝的药物不下几百种,多数为中药,然而其中真正有好的疗效的很少,建议患者不要盲目相信才是。还有一点必须明确,目前乙肝没有特效药,无法治愈,所以市场上一切宣传能“治愈乙肝”、“使大小三阳转阴”的药品、疗法、医院都是彻底的骗子,大家要注意鉴别真伪。
5 Y( A  _4 x* D  D# h! E
1 a! x# [; M1 M+ V) S9 J! J需要强调的是,乙肝无特效药,不要相信任何媒体的广告!7 f. t( j# o! k% A+ }+ G

/ n: O/ J7 x4 w; }# b% [* ?, O6、关于“乙肝三步曲”的误解2 _& q& B& P2 I! G( d% S

/ F3 [0 ~  U9 U* Y+ H: m, u. n! ~很多人对于乙肝的认识,就是乙肝三步曲“肝炎、肝硬变、肝癌”,因此非常的恐惧,没有感染乙肝的,极力的去排斥和歧视乙肝携带者,患有乙肝的,因为恐惧盲目的去到处求医,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F7 H( }2 v; W8 Z3 r% A: U
, x8 S& ]! G( b$ o
不可否认,乙肝是造成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一个因素,但是所谓的“乙肝三步曲”也被一些无良的广告无限制的夸大了,那些的广告的目的无非是让患者恐惧,而盲目的去治疗,以达到他们的经济利益。据统计我国现有的乙肝感染者中,肝硬化患者只占1%-2%,而肝癌患者仅占0.2%-0.3%。由此可见,绝大多数乙肝不会按所谓的“三步曲”进行。作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只要注意复查,发现问题,及时的药物干预,绝大多数都不会发展成这个结果。6 d7 i8 _/ L* v2 j2 e" M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楼主| 发表于 2005-3-7 13:02:00 | 只看该作者
抗病毒治疗的指征& G: }; W8 S! S" f

+ j. o4 m9 `' @5 o0 y% E% y干扰素适应症; `& n2 f! }; N5 j4 R
) ^: K) {6 w; {" @1 r
1、治疗前血清ALT或AST有反复波动或酶的活力持续升高者,且ALT升高超过正常值上限的3—5倍而小于10倍者;或肝组织炎症病变较明显者(炎症分级在G2—G4);无黄疸或血清胆红素小于正常值上限的2倍,并且不是处于上升趋势者;
! O: E) J8 M5 S5 a, g- w
* ?" U; P7 {, K1 n, \# d& j* V+ E$ ]2、治疗前血清 HBV DNA水平较低,一般不超过10的七次方;: _) h; A$ a% Y  _! D
0 \" f- x8 H, S8 z( P
3、病程较短者;" i* u$ M5 U8 |/ y5 }/ ~
3 V) \7 h4 @$ y, R, _
4、无重叠感染者(如丙型、丁型肝炎等);
7 j2 }% X$ @# u; Y* n$ _& c1 b4 j+ b  S& K
5、无HIV感染或免疫抑制剂治疗者;
% C% a! F4 e7 r* x( }
& c) j7 U# h1 s/ _& [+ k6、肝组织内含铁量低者;
8 ]3 I  ^# ~" f! L4 \2 e
/ `. `6 n4 B8 a7、治疗期间血清中无干扰素中和抗体产生者;
" Q" V3 F7 w+ K1 w/ D0 l8 x; C- d6 W5 p1 X6 g- ?
8、相对来说,女性患者疗效比男性为佳。  o. x- C+ b& H
8 A0 g7 h( U$ R  @8 z
干扰素的禁忌症
# c3 {- m/ J- Y
* S0 C+ x/ C$ B- A8 L' f" x1) 肝病病情严重的病人。
# o2 K( M) g1 N) H+ d" q) e' t$ N  \5 D$ e1 K/ c
2) 白血球和血小板低于2.0-3.0×10^9/L的病人。
6 n7 A, {' {. W7 g: D9 T% o" Z/ d, c2 E4 I4 R8 F7 \5 q
3) 曾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人。
; w: c" J; t; g/ m& A$ @% E3 H
+ r) H' R$ v, J0 O* K5 |1 O" Z4) 有精神障碍、癫痫、抑郁病病史及其他中枢神经功能紊乱的病人。9 {- ?$ T6 o/ l& z5 s
4 Z$ ?, m' J: k5 ^; X
5) 有严重心脏病或其他严重疾病而不能忍受本药之不良反应者。4 i* ?9 P, `5 C' |* u  V
0 [+ `0 P+ o! f  Y$ l1 y. }
6)已知对干扰素制品或其中成分过敏者。
: I5 O* f1 c; M' a  R  e! \6 a- L/ @: N
注意:由于干扰素具有调节免疫的作用,再治疗期间可能会加重病情,所以对于失代偿期肝硬化不宜使用干扰素。对重型肝炎是否用α干扰素治疗目前尚有意见分歧,绝大多数专家认为不用为宜。对于肝功正常或肝穿无活动性炎症的携带者因治疗后疗效只有10%左右,故也认为不宜用α干扰素治疗;至于因前C区变异导致HBeAg阴性的慢性乙肝患者,这种情况在α干扰素治疗时病情可缓解,ALT可下降,病毒复制可减少,但停药后易复发,对这种情况如延长疗程可能有效,但两年疗程的持久有效率仍低于20%,可以考虑其它抗病毒药物,还可考虑联合使用其它抗病毒药物。! `+ w" C  t3 ^( f# M3 |

) O; K; e2 q; i+ {干扰素的副作用及处理:* a8 U0 H7 E8 H4 c* _
0 p* C" q/ I( U4 I( b8 A
最常见的是发热及流感样综合征,患者体重减轻、脱发、情绪激动,骨髓抑制致血细胞、血小板减少,轻度贫血,偶可发生神经系统损伤,影响内分泌系统功能,亦有产生干扰素抗体者。其副作用及处理方法列述于下: 7 [' n5 K9 m( o9 e: R0 ?% s9 y5 z
: z* G/ Q) [; Q$ l3 t
  1.流感样综合征:患者发热、寒战、全身不适,肌痛、头痛等,有时还可出现鼻塞、流涕、头晕、尿急等,而以发热最为常见。不论应用途径及剂量大小,患者均可有发热,一般在第一次注射后2-6小时发生,体温可升至38-40℃,6-12小时达到高峰,但24小时内均能自然消退。若发热不高,可不必特殊处理,36度者多喝开水,卧床休息,但若发热较高甚或高烧者,则应给予物理降温;亦可给布洛芬0.2克口服,消炎痛栓0.5-1枚直肠给药,体温便会很快下降。 & E1 ~! j7 Z+ I4 r2 q) e3 {& t! p6 c
( Q2 s6 r+ i- m& N  f
  2.造血系统改变:抑制骨髓,降低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白细胞减少通常发生于用药后数小时至数日。用药第一周,白细胞减少至40%-60%,而后趋于稳定。停药或间歇5天以上用药,白细胞可迅速恢复。主要是干扰素能可逆性地阻断白细胞从骨髓释放的缘故。长期应用可导致血色素性贫血,引起免疫介导的溶血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但极少见。通常可口服养血饮、复方阿胶浆等来纠正,亦可服利血生、鲨肝醇及氨肽家等药以升高白细胞及血小板。 - G/ z* A8 q2 f

. m- Z3 J8 k$ u4 }) M0 U8 v5 }3 h  3.消化系统反应:如食欲不振、味觉异常、恶心、呕吐、泄泻、腹胀等。药量越大,症状越频繁,但一般不需治疗,较重者可对症处理。严重者应考虑减量或停药。% t- o5 R% g; J

' b6 X! }+ A" v2 g2 x. g# B! \7 R7 P  4.皮肤反应:用药超过4个月者的最常见副作用是轻、中度脱发,偶有停药后更严重者。斑丘疹多发生于躯干和四肢,但多为暂时性的;还有发生潜在特异性反应,表现为弥漫性红斑及荨麻疹等。 轻度皮疹多呈自限性,不必处理;严重者应考虑停药或减量,并给抗过敏治疗。
$ k: R" u  c" q: y
! ]  h7 c: ]) C% Z/ {$ S  5.肾脏损害:最常见者为轻度蛋白尿,少有>0.1克/日,亦不伴有血浆蛋白的减少。其他肾脏损害虽有报道但极少见。通常无需特殊处理,嘱患者多喝开水即可。
% J/ E8 k0 s0 z1 ^
$ Z3 V  G) j7 k( P% M, m  6.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11-羟皮质类固醇增加,雌激素水平下降,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出现糖尿,偶见高血钾、低血钙等症,还能提高血浆甘油三酯含量,但对胆固醇无影响。
/ w) A! S, A+ Q& K
0 y/ v& z; a/ q/ {  Y* O4 |( t  7.抗干扰素抗体的产生:部分患者治疗初期甚至未应用干扰素时即出现抗干扰素抗体,影响治疗效果。估计与个体差异有关,而与应用剂量、给药途径、时间长短及患者年龄无明显关系。
8 r; `; S+ Y+ D9 p6 i& F  y# W4 `9 V
3 v, ^  x( ?& a$ {( [  此外,尚可出现嗜睡、精神错乱、周围神经感觉异常等神经、精神症状,以及对心血管、骨髓系统的影响和对生长的抑制等等,但极少发生。3 X) s  }! [- g9 g" |! J' _; h
$ D# d, K' G  I2 a' i0 X4 }9 U% Y
注意:干扰素的副作用的处理应该在医生指导下,必要时用药物纠正,严重时,应该停用或减量,待恢复后再使用,如果无法副作用严重,并无法纠正,应考虑改用其它抗病毒药物,如拉米夫定。
' B3 n. A0 h' j; C
( V, }+ o) e& i* ?7 N' j" |1 N) C5 |$ i5 v, e  x" t, U
拉米夫定的适应症:- g5 d$ \6 Y+ F4 \. T

' Y2 o4 j1 u2 N/ N2 s& a4 h! ?% \慢性乙肝病人,有明确的乙肝病毒复制指标(如hbeag阳性、hbvdna阳性、或病毒载量大于10^5拷贝/毫升),转氨酶升高范围在正常值上限的2~10倍间,无黄疸,年龄在12岁以上,体重在35千克以上是应用拉米夫定的最佳适应症。
0 }6 M: q& X! V* j6 d" V8 \5 |- Z8 Q; H! g1 `) j" f3 d
下面几种情况,并非最佳适应症,慎用:8 \9 v9 F1 b5 r

% {8 ^' j; C, Z/ b+ Q1、慢性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转氨酶正常,没有症状,不管有无病毒复制指标(无论"大三阳"和"小三阳"),都不宜盲目服用拉米夫定。据目前的情况,这部分人服此药的现象相当普遍,一部分是自己购买擅自服用,一种是医生不了解拉米夫定的适应症,盲目对病人使用,既浪费了药物,也浪费了钱财,而且在停药上造成麻烦。不能应用拉米夫定治疗乙肝携带者的原因,并非无效,而是效果不好,服用后,hbvdna可能转阴,一旦停药又立即反弹,而且血清转换的可能极小,长期服用的结果就是耐药。因此,对于肝功正常的乙肝病毒携带者,除非经肝穿刺肝活检证实有慢性肝炎病理改变时,才可考虑应用。
" y& F* l! i( P& p& `' R
2 h" o  d0 e4 d9 K  T2、急性重型肝炎或急性肝衰竭,病情危重,来势凶猛,此时病人的主要矛盾并不是病毒复制,有的病人甚至无病毒复制指标,威胁病人生命的是肝功能衰竭,依据"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的原则,这时最重要的是支持疗法,如输入新鲜血浆、白蛋白、人工肝支持疗法等。
' Z# }# O* `- C
+ J6 r  `, Y. c/ a7 N) E5 B3、慢性乙肝的急性发作,如果转氨酶大于正常值上限10倍以上,有明显黄疸,或血清胆红素大于85.5毫摩尔/升,暂时不宜服用拉米夫定及其他抗病毒药,应以保肝治疗为主,待病情缓解时可给予拉米夫定。尽管拉米夫定还为发现有免疫调节作用,但在肝炎急性发作期,为防止免疫损伤,还是慎用。
- a* P9 j# F/ {( L2 A6 v# Q3 T6 `" s, K! S/ S" L4 ]  ?
4、孕妇慎用,拉米夫定对胚胎的影响缺乏临床资料的支持,在动物试验中,大剂量曾发现对胚胎的影响,但是现有的资料表明,暂未发现拉米夫定致畸的案例。
: Z' D/ m+ f7 p# `5 \4 `
5 r2 [7 C1 t* Q对于拉米夫定在其它情况下的应用,比如幼儿、失代偿性肝硬化、肝移植等的应用和注意事项,可以参考《2003年拉米夫定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q4 [; }$ H* H2 w- G+ f
0 C/ `, U8 D6 ^4 c7 N
) G# w$ X  p7 J4 I1 N5 r
关于停药# h/ ^- U' {5 o5 {7 K  e% @" O3 ]

: l# f$ {4 p. G注意:停药应该在医生指导下
. q9 L6 a2 R& f) I- v- u% B* w' }
$ F0 Z' I, F# f: z( I/ _6 ?抗病毒药物的停用,可能会造成反弹。应考虑好反弹后的相应措施。降酶药物一般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反弹,应该减量停用。
& p! o7 T4 h# d: V) u0 K- ]
* Y. T2 q- U1 h对于大三的患者,抗病毒治疗的完全应答标准:肝功复常、DNA转阴、血清转换。# Z$ x4 E$ q8 R. I& y' P

7 `/ G5 v. j! i0 n0 O完全应答是抗病毒治疗的停药标准,一般在此状态下停药,反弹的几率会小一些,相对稳定一些,一般建议在达到完全应答后,继续使用抗病毒药物半年及以上,作为巩固期。/ x3 y" I% _9 h( C! L
1 V4 Y: p; S6 s, h3 P& _
而对于一些特殊情况的患者的停药,请遵医嘱,比如前c变异的患者,没有具体的停药标准,医生会根据情况处理。而对于肝脏疾病严重者,在使用拉米夫定等抗病毒药物时,慎重停药,即使变异一般也不建议停药,停药可能会加重病情。停药后请注意定期随访,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9 b7 w6 ?+ y9 ^2 d/ t- A# {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楼主| 发表于 2005-3-7 13:02:00 | 只看该作者
关于变异
9 g0 J5 I( j1 f% J8 V5 G( R5 T7 Q/ m3 \$ A
乙肝病毒也是一种高度变异的病毒,这造成乙肝治疗上的困难。变异的原因很多,有的变异是因为免疫压力下自然发生的变异,以逃避免疫系统的打击,作为药物也存在促使或对变异存在选择的作用。很多人非常恐惧变异,认为变异很可怕,其实并非如此,变异后的病毒一般活性反而会降低,只是由于变异,造成药物的应用范围窄,而且致病性可能存在一定的改变。很多人有疑问,乙肝疫苗或感染乙肝后产生的抗体,是否对变异的病毒有抵抗作用呢?回答是肯定的,对于这些常见的变异,抗体均有很好的防护作用,除非在病毒发生抗体逃逸突变时,会发生免疫失败的现象。+ f9 w2 ~; E4 T& O- f* ?
2 ~- B! B' v7 @( L; X
目前对病毒的研究得知,长链DNA有4个开放性读框,分别编码HBsAg的S(包括S、前S1和S2)基因、HBcAg的C区(包括C和前C区)及HBeAg的C区基因、HBxAg的X区、和DNA多聚酶的P区。这4个编码区均可发生突变,下面简单介绍一下目前临床上常见的变异:" p6 p' l/ R1 {; e% E4 B( B

6 O/ N2 a* S; G) ?# R1、S区基因突变包括S亚型点突变和抗体逃逸突变。8 \+ Q0 _0 T/ G2 d9 D1 n! o
! l  G: B$ t+ W$ ?
前者是在HBV持续感染过程中,自然出现的变异,它是由编码氨基酸的S基因碱基发生突变引起的。可能是长期人群间传播的压力选择产生,它包括不同血清型别的变异。后者是疫苗受种者或应用抗HBsAg单抗/多抗治疗的患者体内发生的变异。抗体逃逸突变是因为“a”决定簇上的氨基酸出现替换、缺失或插入,引起的抗体脱逸而感染仍持续的变异。S区变异造成无法正确的表达Hbsag,可能呈阴性,失去了与抗-HBs的结合力,造成免疫失败。也是造成母婴阻断失败和肝移植患者HBIG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同时专家指出,滥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IBG),也可能促使变异的发生。8 q, {( G/ S6 i: ~- b2 b2 z! c# r- @

% d/ u) ]7 |! R2 Y% p2、前C区变异。
( I( a5 t' T8 v- J- B& N7 I" y: q# _+ d2 p: n. c9 G
以前人们普遍认为HBeAg是病毒活跃复制的标志,抗-HBe阳转表示HBV复制减少或基本停止。但根据多年临床的观察和研究,血清HBeAg阴性而抗-HBe阳性患者含有高滴度的HBV DNA,提示HBV复制活跃,原因,就是病毒前C区基因发生突变,无法正确的表达Hbeag,Hbeag呈阴性。所以前C变异的主要特征,是小三阳、DNA阳性。前C变异的发生一般是在免疫压力下自然发生,以逃避免疫的打击,所以发生前C变异后,病毒相对更难清除,而且药物的应用范围也相对局限。一般认为,干扰素对前C变异的患者,效果不好,停药易复发。而拉米夫定和其它核苷类药物对前C变异的效果较好。另外阿地福韦、恩替卡韦、LDT等正在临床试验的药物已经被证明对前C变异有效,这些药物的上市,将缓解一些患者的需求。
1 \" d# q" @% K" E0 T1 J6 c7 x% R, x6 ?3 `* _) h+ `! [! V6 u
3、P基因区突变。0 ~. E- U8 G/ g. x3 @
: s- W9 I# j! N/ i9 @
主要是常见的YMDD变异。P区基因编码病毒DNA多聚酶蛋白,HBV DNA聚合酶包含4个小的高度保守的结构域,分别为A、B、C、D区。YMDD基序是指酪氨酸-蛋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氨酸基序,位于HBV的C区,是DNA聚合酶的活性部位。拉米夫定结合于此区,干扰HBV的复制。长期应用拉米夫定治疗可导致YMDD基序中的蛋氨酸(M)被异亮氨酸(I)或缬氨酸(V)替换,后者常伴有第528位亮氨酸(L)被M替换。也可伴有其他逆转录酶编码区或HBV基因组其他位点的变异,变异发生后导致病毒对拉米夫定出现耐药性,一般拉米夫定耐药株的P基因变异多位于B区和C区,其中以C区YMDD变异最为常见;而泛昔洛韦耐药株的P基因变异多位于B区,两者较少重叠。但是存在一定的交叉耐药。7 z% r+ ~3 j9 w* I+ T

3 s3 |' y) |# Z一般拉米夫定耐药在服用半年后即可出现,一年后比例上升,以后逐年递增,具体表现为DNA重新转阳或复制程度上升,继续服用拉米夫定,仍然可以抑制野生株的复制,如果停用,造成野生株的恢复复制,可能会造成肝功波动或加重病情,尤其对于肝病严重者,应慎重停药。停药后由于变异株的活性比野生株低,野生株在一定的时间内仍然可以恢复成优势株,服用拉米夫定,仍然有效。另外,其它主要抗病毒药物,对拉米夫定耐药株无交叉耐药,可以使用,包括干扰素、阿地福韦、恩替卡韦、LDT。) u+ e: e7 T" F$ K/ q

. [. P. b/ L( U2 p# _/ U# O关于阿地福韦,是解决拉米夫定耐药问题的后续药物,存在一定的副作用,目前已知的是大剂量可能对肾脏有损伤。所以,一般建议患者应该先使用拉米夫定,毕竟拉米夫定便宜,符合经济的原则,待耐药后,再考虑阿地福韦或其它药物,相对合理些。
" h9 [' M; p  a$ I6 j/ g# }) {/ e( |2 d
关于拉米夫定,目前很多患者存在一定的疑虑,媒体也曾经报道过一些问题,但是可以说媒体存在一定的误导。对于拉米夫定这样的药物,目前在国内无疑是被滥用了,很多患者也私自买来服用,造成不好的后果。正确认识拉米夫定的作用,而不是一概的否定,个人的看法,不要轻易的使用拉米夫定,但需要使用的时候,也不要害怕犹豫,对病情是有好处的。另外,由于阿地福韦和其它新药的上市,拉米夫定耐药造成的风险进一步减小,实在是不必担心的。
% B0 X* F1 z& U) `2 [0 z! Q: e; s& ]* Q% j
关于YMDD变异,值得参考的文章是王豪教授的《关于拉米夫定的几点看法》5 H* Z4 ~& w% ], O: U6 |

) {% |& S& V! S* _) p' b4、X基因区变异,目前对该区的作用尚未充分了解,故称X区,尚有待研究。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
 楼主| 发表于 2005-3-7 13:02:00 | 只看该作者
乙肝相关检测以及注意的问题& b$ e; Q6 j" A" X4 r1 q
2 L& g/ L! L, {. {  n3 e. l
主要阐述一些乙肝的相关检测的方法、数据以及其表达的临床意义,均来自于相关资料,以及个人的见解,如有疏漏或错误,请论坛医生或各位专业人士指出,予以修改。看到不停的有战友询问这方面的问题,期望以此减少版主的重复劳动,并对版主的耐心和敬业精神表示敬意。
9 n/ T% X# r- x! N* q' ~9 T* W* Y0 W, W9 {
目前乙肝相关的检测主要有:两对半、HBV-DNA、肝功能、B超、肝纤血清检查、肝穿刺(肝活检)等等,这些也是介绍的重点。
+ u4 U6 Y2 c$ S( `/ ]1 H$ S" V/ `( ]! y* b4 E' D
一、两对半检测. s# z) X) }& Q( s* v; a5 l
6 v) L7 N* L6 w% C/ `
单纯的检测两对半,并不需要空腹进行,只是由于通常两对半、肝功能一起检测,所以为了避免造成检测的误差,一般建议还是空腹进行。
* P- {  ~/ A" u: J% A9 G+ `6 C; R+ e4 \3 R+ G. F) n
两对半的检测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种,定性相对比较便宜,只标明阴性或阳性,比较直观,如果没有特殊的要求,定性检测就已经足够,并非一定需要定量检测。定量检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到一点趋势,作为参考,其实意义并不是很大,也绝对不能用作治疗效果的判断。
  K, `$ Y9 _+ R* [5 J3 K$ G
& n5 ]* `5 l) L/ R- L关于检测的抗原抗体系统的各项组合代表的临床意义,上面已经做过表述,不再赘述。
2 S, V7 C3 O' E9 O5 w# \/ x9 I+ }7 K1 l) }1 K3 h
举例:对常用的酶联免疫法作个说明。看到很多战友不能理解这个参数和问题。
$ J; R9 Z+ y6 Z$ R3 g; K4 C' k! r( k6 N9 i; V! k* u
S/C.O.或S/N的意义:
7 A9 e/ M  h( U: q
9 ?& V( i& I- \3 W7 aS———检测样本的OD值# k9 i' S8 W) U
" X( ?- U* O/ p3 q$ ~: f/ d
C.O.――Cut Off 对照样本的临界值
! G, y; F) U6 O- g
) X: M: k$ r+ M/ EN―――阴性对照OD值
8 [! q* @3 z$ j7 N+ s) u* D! a7 L5 D1 {9 z
临界值(C.O.)=2.1×阴性对照平均OD值(N)2 {& m/ _" Z! n5 M% {

0 ?4 h! h3 ?/ C" g4 ]2 O那么对于表面抗原、表面抗体、E抗原,如果S/C.O.&gt;1或S/N&gt;2.1,那么检测结果为阳性,反之为阴性。而E抗体和核心抗体由于使用的方法的差别,通常S/C.O.&lt;1为阳性。
) o1 Y# C* D' ^8 E8 F! y+ f" ^5 q+ _! B' E& B4 H) \% p
其实作为正规的化验单,应该注明参考值并标明阴性或阳性,但是很多医院做不到这一点,以至于患者无法很明了。如果没有标明阴性或阳性,最简单的方法,是看参考值,参考值或参考值范围一般表示阴性,那么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就是阳性,在此范围之内则为阴性。) q- M7 Z/ ~7 O- y5 ]. \
0 {9 K; i4 G% K6 \6 q9 \
常见的附加检测:
3 p& y0 ?% R; s8 i4 u4 V9 w
0 u' q0 a0 c8 a$ E5 k& [( b' I1、前S1抗原(Pres1):
& B+ P' Y. L% l5 d  h1 ^. ~" L
. T% t6 C% S2 [# U" S# [+ N' @2 B乙型肝炎病毒(HBV)外膜蛋白包括S、前S2和前S1三种成分。前S1蛋白在病毒感染、装配、复制和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等方面起有十分重要作用。前S1抗原基本上和DNA的结果是相符的,也是代表病毒是否复制的一个参考指标。但是不如DNA来得直观和有参考价值,唯一优点,相对比较便宜。个人认为,意义不大。
9 W* a+ a# v" Z5 D
, U* c$ G, S) L. }2 W' _2 d7 v2、核心抗体HBcAb-IgM、HBcAb-IgG:% g; E/ M4 s( V+ `1 K+ X, _! I) Q$ K: j

; E9 B. ^1 S# ]1 }HBcAb-IgM阳性是乙肝病毒急性感染和病毒复制活跃的指标,具有高度传染性。HbcAb-IgM阳性还可见于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而HB-CAb-IgG阳性高滴度是指正在感染,HbcAb-IgG低滴度则指过去感染过HBV,具有流行病学的意义。) l$ Y* i/ ]& J5 V+ e

2 x& @9 T" n6 l二、HBV-DNA检测:
" P) j& a4 [! S+ w- K" v$ `
4 R0 v3 q2 F( XDNA的检测的目的主要是判断目前患者病毒复制程度的大小,也是传染性大小,尤其在判断乙肝的转归,以及用药前后的疗效的判断有很重要的作用,也是重要的用药指征之一,尤其是抗病毒治疗。现在这种基因的检测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无良的欺骗性的医院,以“基因检测治疗”作为幌子,骗取患者的信任。其实这只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检测而已,并非什么基因疗法。
' \+ u' Y& v  `' f( g0 u0 n8 b2 I6 W8 E- @  T
DNA的检测目前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种,定性的方法有斑点杂交、微板杂交法等,一般比较准确,很少出现误检,但是精度就相对较低了,一般值精确到E05,而且报告单上值标明阴性或阳性。定量的方法,一般来说准确性较差,但精度较高。由于采用的是PCR(聚合酶链反应)体外扩增,即使血清中有微量的病毒,也可以扩增到可以检测到的地步,再采用一些计算的方法,得出原始拷贝数,理论上说,可以精确到一个靶病毒。但是实际上,由于技术的限制,一般只能精确到一个数量级,目前精度最高的在E02。也由于各家医院实验室采用的方法和试剂的差别,造成的精度也不一样,所以就出现了参考值不一样的情况。一般阴性的表示方法是&lt;参考值copies/ml,表示未检测到。当然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精度不断提高,以前一些DNA阴性的患者也会被检测到,这个很正常,慢性乙肝患者的乙肝病毒是肯定存在复制的。鉴于各家医院的设备不尽相同,所以建议患者应该定点一家信得过的医院检查,这样前后的数值才好比较。% V7 k5 |, X& L2 ?% e

9 @; _( I) v* _2 p另外提醒一下,PCR的实验室的规范是非常严格的,一些小的医院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而且现在很多骗子医院常常用这个来篇患者的钱,这个就要求患者尽量去大医院检查,不要图便宜、图快,最值得注意的是,很多骗钱的诊所和医院,常常利用检验作假,让您的指标每一次化验看上去都在好转,但实际上并非如此。1 X2 l1 u6 R$ R- [: u' M3 l! t% M( T

) s; a) d0 k& g' P4 O1 U关于HBV-DNA检测的几个问题:. \' [6 T4 l" @* ^

' k; d; @7 C0 j' j# }7 e( k1、看到很多战友询问阴性的标准,很多战友的理解有偏差,有的认为是10的4次方,有的认为是10的3次方,其实这都不准确,这个参考值的变化是因为各家医院的仪器和试剂的不同造成的。其实阴性准确的表达方式是,未检测到,化验单表示为&lt;参考值copies/ml,并没有具体的数值。有具体数值表示的,都可以理解为阳性或弱阳性。" t1 _" j$ }% K9 Q4 c
" b# e) J+ ]# r8 b' h( I) M; S4 j( X
2、DNA复制程度的大小并不代表肝脏实际损害的程度,DNA复制程度高,并非就代表损害严重。是否有损伤或损伤的程度请参考生化检查结果或肝活检的结果。相反,在自身有免疫损伤的情况下,由于免疫系统对病毒的清除,反而DNA会下降。
0 m) o7 M1 A3 }! `, M9 r# x/ y, V
6 c2 ]7 E+ n3 s" h2 b* k$ D3、一般DNA的化验单上只有DNA的数值,但是一些医院也画上了一些图表,以及各种参数,实际上是毫无意义,这些都是实验室的数据,拿给患者看意义不大。比如Ct值,C代表Cycle,t代表threshold,Ct值的含义是:每个反应管内的荧光信号到达设定的域值时所经历的循环数。也就是说,起始拷贝数越多,Ct值越小,如果Ct值大于38以上,荧光信号仍然无法达到设定的强度,那么就可以认为是阴性。1 G( q- A7 M" j( X

7 x- D& \2 Z7 T! G0 b! v4、关于单位的换算。最常见的单位是copies/ml,也有重量的单位,比如fg/ml、pg/ml。1 pg = 1000 fg,那么1 pg/ml = 283,000 copies/ml。如果那位战友的DNA是重量单位,可以粗略的换算一下。
: U) s9 @4 G* j# i( F% W, ~, ~
* C! b7 f+ J+ y4 P* r' H5、由于PCR的方法虽然精确度高,但是误差相对较大,而且假阳性率也比较高,所以,对于每次检查的结果,在两个数量级之内的变化,通常会认为没有变化或变化不大。而且DNA也在不断的波动,所以不能以一次或两次的检查结果酒简单的判断是否好转,应该综合其它结果以及DNA的变化趋势。
/ d+ K% U2 C: v; y8 {$ ?. H0 o3 d9 A# A0 F& S
6、在报纸等媒体上常常可以看到“乙肝病毒转阴”这个诱人的词语,很多人以为是表面抗原转阴,其实并不是,是这些无良医院偷换了概念,其实只是DNA转阴而已,而目前的抗病毒药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让DNA暂时转阴,并非什么难事,但是在自身没有免疫应答的情况下,难免停药反弹,这点要注意。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
 楼主| 发表于 2005-3-7 13:03:00 | 只看该作者
三、肝功能/ L! m8 P+ Z( |1 O9 l8 v+ b

+ Q# m/ s' d7 ?检验肝功能的目的在于探测肝脏有无损害、查明原因、判断预后以及鉴别黄疸等。因此,肝功能试验的临床应用对于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肝功能试验种类繁多,不下数百种,但是一种试验只能探查肝脏的某一种功能,没有一种试验能全面反映肝脏的一切功能。因此,为了得到比较正确的结论,应做若干种试验,必要时要反复复查。同时对肝功能试验的评价,必须结合临床表现全面考虑,避免片面性及主观性。
2 B0 ?% y# E4 g7 V& @2 ^0 [( O) W1 C+ j# I0 C. T
1、肝细胞是否受损的指标
4 w' l$ {5 `0 I- V" H1 o
; b: P( Y' K# u' n% X9 A现在常用的方法是酶活性试验,主要是谷丙转氨酶ALT(GPT)、谷草转氨酶AST(GOT),肝细胞里含有很多谷丙转氨酶,当肝细胞受到损害时,这种酶就会从肝细胞里释放出来,进入血液里,使血液里的ALT浓度增高。由于各地各医院测定的方法不同,所以各医院实验室谷丙转氨酶正常参考值有所差别,一般为40以下。1 _: h+ N/ I: }2 y; H9 b1 F

) v$ L& `6 ]7 H急性肝炎早期肝受损时,大多数ALT和胞浆部分的AST被释放出来,一般ALT都高于AST,致使AST/ALT降至0.56左右,但如果AST大幅升高,甚至和ALT发生倒挂现象,表明肝损加重。洒精性肝炎及肝硬化时AST/ALT比值常 &gt;2,胆汁淤积及肝癌时亦可增高。AST包括两种同工酶:ASTa、ASTm,轻度肝损害时,仅ASTs升高,大量肝细胞坏死时血清ASTm也大量增高,ASTm/ASTs的比值亦明显增高。
' a/ R# }; u: A, X" i9 B7 w
$ J6 |% e: F) l" e# E/ r以前常用的麝香草酚浊度试验(也称T·T·T)(正常值范围0~6)以及类似的硫酸锌浊度试验(正常值12单位以下),现在已经淘汰,在一些县级的小医院或许还能见到。4 b( W9 z5 A+ C8 v
- q4 p- \0 T1 x4 w+ b# ~' I' O
此外还有血清胆碱酯酶、腺苷脱氢酶等指标也可以作为肝损害的标记,但是通常不如ALT或AST具有特异性。
( q* ~' I" T2 ?# F6 m  b8 P
: j% a9 `" M( f$ y4 U6 e1 Y% g2、排泄分泌功能的指标. G/ [+ e) c' @" a+ t
9 `$ b( s7 F1 b: A+ f/ _" `' r
胆红素: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直接胆红素(DBIL)9 r( q9 S+ K( e3 l! Z
" X  J  ^2 @  ~3 ]/ ~# a
胆红素排泄的异常透露出肝脏病变或胆管阻塞等异常讯息,异常升高时,应通过检查来判断时何种原因造成的黄疸,包括尿三胆以及粪胆原的检测,以期更好的判断异常的原因,而对于慢性乙肝来说,主要时由于肝细胞受损,造成其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的能力发生障碍,称为肝细胞性黄疸。当黄疸指数超过50umol/L时,通常造成巩膜或皮肤黄染,也就是通常所称的黄疸。
& x. x; D6 Z4 {2 e* _; \% C; ]) V' s2 q) ^' H$ ], @- e
几种黄疸的发生机制:
" @8 [4 b' O4 o
' K% G: a& [/ K( z9 A. g' k: M溶血性黄疸:溶血时,红细胞大量破坏,形成过量的间接胆红素,远远超过肝细胞摄取、结合、排泄的能力,加重肝脏的负担;同时,溶血产生的贫血引起缺氧及红细胞破坏释放出毒性物质,均能削弱肝细胞的胆红素代谢功能,使间接胆红素滞留于血中而发生黄疸。
$ o* ]- _8 ?, L" h/ l, A! M, n; T: E4 Q
肝细胞性黄疸:因肝细胞受损,其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的能力发生障碍,以致有相数量的胆红素潴留于血中;同时,因肝细胞受损和(或)肝小叶结构破坏,致使直接胆红素不能正常排入胆小管,从而反流入肝淋巴液和血液中,结果发生黄疸。
3 C; i) A9 q6 ]& I- u
  s8 K2 L/ P7 m* F$ n" [阻塞性黄疸:在胆汁排泄道路上,不论是肝内的毛细血管、小胆管或肝外的肝胆管、总胆管,任何部位发生梗阻,则阻塞上方的胆道压力不断增高,胆管扩大、胆小管及毛细胆管破裂,致质汁中直接胆红素反流入体循环中,而出现黄疸。
$ [$ F8 r0 ]& v1 `; Q2 B& S- |. m2 p/ B* R3 w* `$ O
几种黄疸的鉴别:
& ]+ h4 H: \' p% {# `; e
1 q8 G! _0 U0 }: s+ t/ [& z% \  O各种肝脏病、溶血及旁路胆红素血症时血清总胆红素升高,正常人&lt;17.1μmol/L,间接胆红素为1.71-13.7μmol/L。溶血性黄疸时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增高;阻塞性黄疸时,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增高;肝细胞性黄疸时,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均增高。正常人尿内仅有少量尿胆原,溶血性黄疸时明显增多(但尿内无胆红素),肝细胞性黄疸时尿胆原排泄增加,完全阻塞性黄疸时则尿内无尿胆原,在后两种黄疸尿内胆红素阳性至强阳性。
# p/ _: G- A. e2 O% x& z  [
5 C! Z/ @0 j1 s$ P8 n此外,还有:  m( F, U! p6 S, W

. x( _) t0 Z4 p( R碱性磷酸酶(AKP)(15~150):血清内AKP的增高一般提示伴有胆淤的肝胆疾病或骨骼病变。  v. N; T1 j5 E, i) Z+ i- y$ R) P2 A7 H

# m* w. z! n3 n! N* O谷氨酰转肽酶(γ-GT)(0~50):在急性肝炎时γ-GT下降至正常较ALT为迟,如它持续升高,提示转为慢性肝病;如在慢性肝炎时γ-GT长期增高,提示肝细胞有坏死病变;梗阻性黄疸时γ-GT常明显增高,恶性梗阻较良性梗阻时为高。
& |. W1 Q9 V# k8 C6 W9 B; g6 k
1 d5 e8 k5 C4 z. B% X7 k7 U* ]3、预后的判断
1 ?; N! ^: P  h7 f$ M主要是总蛋白TP(60-80g/L)、白蛋白ALB(40-50g/L)、球蛋白G(20-30g/L),以及白球比A/G( 1.5-2.5)。
) q+ @, m3 N9 }: h
, ?( C* W" ~8 J8 y4 d" z( e% W血清白蛋白,它是由肝脏合成的,其水平是估计预后的良好标志,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等造成ALB合成障碍,同时GLB也会不同程度的上升,严重时,造成A/G降低或倒置,提示预后不良。
; ]- |6 e- v" m$ h, y
3 B2 d/ o7 r8 _) `2 m( P血清前白蛋白(PA),由于它在体内半衰期只有1.9天,故它反映近期肝损害及其程度较白蛋白这敏感。蛋白电泳可以很好的分离各种成分,根据各种成分的变化,以期对病情有个更好的分析。# l( _) b. g- V
' o, A2 X4 t3 U# R
血氨的测定:氨由氨基酸分解而来,亦可从肠道铵盐及含氮物质经细菌作用所产生。氨是有毒物质,大多数经肝脏解毒转化为尿素,经肾脏排出体外。血氨正常值按奈氏试剂显色法为10-60μg%,肝性昏迷前期至昏迷过程中血氨逐渐升高时,提示预后不良' w% m# q$ f4 c$ L% w
- \/ h5 T5 B6 ?

# R2 X8 W% k+ ^, G' R& o* A四、B超
. {/ x! c7 {- C! C7 Z# c
! b! J1 E# |# `( t6 h目前B超主要有普通的黑白B超,以及多普勒彩超。作为慢性肝病患者,一般只需要做普通黑白B超即可,定期检查B超,有助于发现一些肝脏占位性病变,以及胆道疾病,以及脾脏病变,还有肝、脾的门静脉宽度等等。/ {. _+ ~0 t& E

# d) j0 X( e- O$ B- _2 ?- l一般要求检查前的前一天,少吃油腻食物,并需空腹8小时。8 q. L' G# p, g, r3 G. ~
8 U; f! `# e5 x- u7 \' c; ?* M
正常图像:形态及大小在上腹部作纵断层,肝脏为类三角形,膈面圆钝而下缘成锐角,左叶小于45,右叶小于75。正常肝脏的轮廓清晰,光滑而平整。肝右叶厚度小于14CM,左叶厚度小于6CM。肝内结构:肝内的液性管腔结构与韧带,编称为肝内的纹理结构。正常时肝内纺理清晰而均齐,门静脉内径小于1.4cm,总胆管内径小于0.6cm。肝内回声特点:正常肝实质呈中等或弱回声光点,其强度和频率皆均匀。一般肝实质回声比肾实质稍强而较胰腺稍弱或相似。
& I0 x8 B, [/ F5 ~. R4 K: u9 P; ?3 L, J* N
肝硬化声像图特点:肝脏的大小和形态:肝变小,边缘凹凸不平;肝纹理乱,肝内管状结构明显减少。肝内回声增强变粗;门静脉扩张。( M4 `: p3 d! |# {: ]: |, I
5 }5 z- ~9 @" e, \/ u8 m: a
脂肪肝声像图特点:肝脏普遍肿大。肝实质回声增强。声衰减明显,深部肝实质常不能显示。肝内血管减少。胆囊壁显示不清。5 x2 S& _& S( q& `, I5 k) c
% {5 Y0 V; \3 ]( q2 N# |0 G9 C
脾脏肿大的超声表现:男、女性脾厚度分别超过4CM和3.8CM,同时脾脏下缘超过肋缘线。长径超过8CM。脾脏上下端径大于10.5CM。
# W2 x2 ?% ~4 v% k: ]; r5 q/ z0 |; \/ _5 L
另外,通过B超,观察门静脉及其侧枝循环开放情况,脾静脉及其分支扩张情 况,可了解有无门静脉高压及其程度,预测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性,正常成人肝脏门静脉直径小于1.2cm,脾门静脉直径小于0.8cm. 当肝硬变患者的肝门静脉直径大于1.4cm,脾门静脉直径大于0.8cm,可作为诊断门脉高压的指征之一。
+ i( \: L" f+ z9 e1 I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
 楼主| 发表于 2005-3-7 13:04:00 | 只看该作者
五、肝纤维化血清检查; I$ e/ N: Q) j$ ?6 l) G
2 Z, n; H6 \, n  v2 P1 O- Z/ y
简单而无创是这项检查的优势,但是准确程度不是很高,只能作为参考和初步的筛选,纤维化的程度和分级还是要靠病理检查来确定(肝穿),肝纤维化指标定量检测,一般采用放免法,一般测定四项,所以又简称,肝纤四项。9 B- I  ~8 }3 A
: w& O3 x7 K% ?$ p
1、血清透明质酸(HA)主要由肝内皮细胞摄取分解,少量小分子亦由肾小球滤过。当肝,肾功能受损时,血清HA升高,且随病变加剧而呈升高趋势。血清HA检测能较好地反映肝纤维化的发展与转归。
* `/ f2 Y! H: K; y* J' H2 z正常人血清参考值为:57±27ng/ml,范围2-110ng/ml(青年47.6±22.5/ngml;中年76.1±51.8ng/ml,老年108.5±74.6ngml)。肝病、慢活肝&gt;165ng/ml;肝纤维化&gt;250ng/ml。
3 j: o1 i/ |& n( k2 L  o; `" s0 h; O
2、层粘连蛋白(LN)也称为板层素。属结构性糖蛋白,存在于基底膜的透明层中。与肝纤维化形成有重要关系,是门脉高压发生的主要基础。血清LN水平常与Ⅳ型胶原、透明质酸等相平行,在肝纤维尤其门脉高压诊断方面有重要价值。
8 m3 W2 Y5 G3 m+ Z, ]8 a4 ^# ~- a6 f7 \) l. Z+ M
正常人血清LN浓度为115.7±17.3ug/l,慢性肝炎(中度)>140ug/l,肝硬化>160ug/l
4 A3 a5 H$ V0 }: f
- y# F, j+ Y1 k! \0 C3、Ⅲ型前胶原(pcⅢ)是Ⅲ型前胶原前体,血清PCⅢ含量与肝纤维化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反映出肝纤维合成情况。5 A  a7 _1 t! m/ O) o4 j0 [
   1 y3 O8 p. H  r2 Y% M
   正常参考值:<120 UG/L(正常人95%正态分布上限)
- U0 O0 L, i6 N6 c: _& c" V. d5 h' Q: W; p. W, W
4、Ⅳ型胶原(Ⅳ.C),血清Ⅳ.C被认为能很好地反映胶原的合成,与纤维化程度正相关。; ^5 I) e. h- L
: |/ W8 i: g$ ]3 R2 p3 f0 {
参考值为:49.77±15.0ug/l。) @+ L2 Y1 |# s0 ~$ m. i
$ j0 O* E- A/ `( B
因为没有固定的标准,可能各家实验室采用的方法以及参考值,或者检测项目都有所区别,以当地实验室标准为参考。
4 s% p2 l7 x5 d% V9 B* C0 a9 e' f3 B1 c' O' \& X
比如有的试验室检查以下项目:
, _4 F* N' j% W' @) d; F) d+ S3 [8 C# n5 Y$ k8 A
脯肽酶(PLD),是胶原蛋白降解的关键酶,与肝内胶原纤维增生活跃程度一致,是反映肝纤维进展的良好指标。正常值1107±19.5u/L。9 t# s3 @( V! y  T

( K# e/ @5 O% Q- G. m单胺氧化酶(MAO),是参与胶原合成代谢的酶,血清中MAO活性升高是反映肝纤维化形成的灵敏指标。参考正常值范围:伊藤法 <30U 芐胺法 12~40U 丁胺法 男5.3~13.1U 女5.0~12.4U$ z5 a+ [$ K$ y& }0 W) o6 m

) Y8 U  R; R" ?关于肝纤维化的一点说明:肝纤维化并非就等于肝硬化,纤维化是慢肝常见的现象,长期的慢性炎症造成,通常慢性患者都会存在一定的纤维化。目前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纤维化可以逆转,但是一些抗病毒药物在抑制病毒复制,缓解炎症的同时,延缓了纤维化的进程,所以说脱离了抗病毒治疗的单纯的抗纤维化治疗,是没有实际的意义的。目前市场上各类冠以“软肝片”、“软肝丸”的药物非常多,但是要清楚的是,国际上尚无通过任何一种药物用来治疗肝纤维化,国内却五花八门,主要来自于中药,不要迷信才是。如果纤维化可以很轻易的逆转、可以治疗,那么就不会存在那么多肝硬化患者,肝炎也根本毫无可怕之处了。) M: }& V# g5 \) p
8 H: N9 ]$ p% l  G! F2 O0 e* W. z

! M7 B3 z, z' V六、肝组织活检(肝穿刺)
) V: Y% I5 d6 y8 y& @
' i7 E5 s3 H# \2 P8 p# w& k5 m肝活检很安全,它是在彩超引导下操作,穿刺的位置、深度都能够准确定位。它只取出肝脏的三百万分之一,约不足1毫米粗细、15毫米长的肝组织,造成的肝脏损伤微不足道。只要患者凝血功能正常,黄疸不太严重,无肝血管瘤及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都可行肝活检。肝脏活检病理可明确肝脏的炎症程度、纤维化程度及乙、丙肝病毒的存在与否,还可根据其形态的特异性改变判断病因,如酒精性肝病等。肝活检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损害,尤其对病毒携带者、慢性肝炎、肝内占位及诊断不明的肝损害意义更大。目前,医学界把这项检查作为肝病诊断病因、判定疗效的金标准。+ J) }/ p- O2 z6 {

; S3 V; W6 d$ n9 l8 r对于慢性肝炎患者,肝活检的目的是明确的,就是确定肝脏目前实际的损害情况,根据病理检查的结果,来确定是否治疗,或治疗的方案。对于那些不典型的状况,就是肝功长期波动,但血清生化检查并不符合抗病毒指征的患者,尤其重要,可以避免滥用抗病毒药物或贻误治疗时机,造成不好的后果。临床的结果表明,炎症的活动度和抗病毒药物的有效率呈正相关,G3以上的患者,应用抗病毒药物,血清转换的比例甚至可以达到80%以上,所以肝活检也是用药最好的诊断和标准。此外,在抗病毒治疗前进行肝活检,和治疗后的情况进行比对,来判断治疗的效果和预后是有很大价值的。5 N7 U: K- f5 l8 g, s- M' K

( W4 i9 y% n* x& H+ g  B- Z肝活检的目的价值:
6 p4 ?  I0 C$ K1 e0 h
/ ?+ N& C$ _6 S) B0 c/ K1、用于肝内外疾病的鉴别诊断:肝脾肿大、肝区痛、肝功能异常影像检查,很难与病毒性肝炎区别,此时应进行肝穿刺。症状不多,但黄疸明显,肝脏亦明显肿大,甲胎蛋白检测滴度较高,碱性磷酸酶或转肽酶滴度很高,此时亦应进行肝穿刺明确诊断。3 j* Q6 j/ s2 W" e! {: i  ~

( m( R8 h+ B, D, u' v2、鉴别黄疸的性质和原因:病史、临床实验室检查后仍不能确定黄疸的病因时可以作肝脏活体组织检查。深度黄疸患者作肝穿刺是有危险的,只在观察治疗8周后诊断仍不十分明确时,才考虑作肝脏活体组织检查。
9 Z* i9 c' g7 a* U. F  S: V  L1 _6 ^, Y
, q5 j6 V# s) u; z. Q: o5 v  T
3、鉴别肝炎的临床类型:慢性肝炎的病理分类,单靠临床难以分清,但它们的预后不一样。慢性活动性肝炎和早期肝硬变的鉴别也很困难,慢性活动性肝炎经适当调治,病变是可逆转的,若肝硬变出现,是难以逆转的。病毒性肝炎而又无明确的实验室指标时,肝穿刺活检能提供明确的病理诊断以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的判断。
+ Q( R. g8 }5 |: R/ M! W: q  P
9 T, {6 t* F. ?# c* ]5 c4、作为判断药物治疗效果的指标:药物的疗效不能单凭患者主观感觉,化验检查也受各种技术因素的影响,而肝穿刺提供的肝组织依据比较客观确切。
+ n3 k! y% V$ }5 I9 ]- y
5 f6 S% G# u* U& k! _5 S
& x4 h0 G; [0 {$ W5、明确酒精性肝硬化的诊断与分期:其检查结果常具有特征性,而且可发现不可逆性肝纤维化与可逆性炎症的程度。
/ b! U" t0 ~, Q* H( c" V/ B* u5 r
1 t7 p- N1 {+ ^6、诊断肝脏肉芽肿病变和其他病变:如肝结核、波浪热、组织胞浆菌病、球孢子菌病、黄疸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及肝阿米巴病、立克次氏体病、蠕虫病等。
5 D9 X* o! g  p* [8 C- z: s; ?' q( R6 c

1 T- i1 T1 h9 A* y/ [. g7、诊断肝脏有无浸润性病变以及某些代谢性病变,如肝脏肿瘤、肝糖元累积病、肝脏淀粉样变性、单核巨噬系统疾病、肝豆状核变性、血色病等3 u6 }4 F/ S. c, U3 T+ \  j
8 [; F$ {; I6 k
# I9 i3 z5 K: q  b" T
组织病理学诊断:
, I$ \# `) W: e6 O2 s% K8 T
& y* o+ ?3 K1 |, w$ g- ^6 q组织病理学诊断包括病因(根据血清或肝组织的肝炎病毒学检测结果确定病因)、病变程度及分级分期结果。将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分别分为1—4级(G)和1—4期(s)" Z  D4 J2 H! p" @* B
3 c' y2 r, a5 ?4 d9 k
纤维化分级  
$ j% W8 G- M% O% T' Z
5 H4 |2 V0 N& c: F" X5 I指肝内有过多胶原沉积,依其对肝结构破坏范困、程度和对肝微循环影响的大小划分为1—4期(S1—4)6 G" i) D9 J. v% P

, K  q! g, g0 p# ~& f2 }0 r1、S1包括汇管区、汇管区周围纤维化和限局窦周纤维化或小叶内纤维瘢痕,两! f/ y- j5 S9 C+ W9 ]3 y
者均不影响小叶的完整性。
, x* k, {2 W. z& \' d
, }0 K4 Z4 m4 g( u2 J4 ^2、S2纤维间隔即桥接纤维化(bridgingfibrosis),主要由桥接坏死发展而来,4 I: b. K% @9 c$ D+ U1 t4 [
S2虽有纤维间隔形成,但小叶结构大部分仍保留。2 I9 V# \' m, D" r$ ?0 N

1 @" t" l% H* \/ [0 y6 w3、S3大量纤维间隔,分隔并破坏肝小叶:致小叶结构紊乱,但尚无肝硬化。此
/ v+ W/ }& R% t  P4 z4 O" t期一部分患者可出现门静脉高压和食管静脉曲张。
7 p% m& F( U" Y4 }$ L7 H- x; X# V
4、S4早期肝硬化,肝实质广泛破坏,弥漫性纤维增生,被分隔的旰细胞团呈不1 K* b$ Y% e4 r8 W2 y- T
同程度的再生及假小叶形成。此期炎症多尚在进行,但与肝硬化尚有区别。 ) r, ^) \! s0 V3 t# a' y  X* ^0 }1 z

0 Z/ y1 D) X1 q# E8 K$ ]: f1 J# S' X炎症活动程度分级:2 V% v! T: G, {* d9 |  d0 l+ X
! M' z6 ^7 G3 x% W$ T8 p
慢性肝炎按活动度(G)分为G1——4,可分为轻、中、重三度。+ f' R. m3 b) |; _
, r$ O; M. h% ?% a$ T
1、轻度慢性肝炎(包括原慢性迁延性肝炎及轻型慢性活动性肝炎):G1—2,S0—2。" |. O/ J* m) v3 E/ _% g* i
病理学表现:肝细胞变性,点、灶状坏死或凋亡小体;汇管区有(无)炎症细胞浸润,扩大,有或无局限性碎屑坏死(界面肝炎);小叶结构完整。+ H$ l7 W7 U6 f8 {

; U8 t$ x: s+ p2 j; m, Q2、中度慢性肝炎(相当于原中型慢性活动性肝炎):G3,S1—3。
) z# `% V/ p" D% H# M病理学表现:汇管区炎症明显,伴中度碎屑坏死;小叶内炎症严重,融合坏死或伴少数桥接坏死;纤维间隔形成,小叶结构大部分保存。
9 n6 S/ K- F; }+ H9 i6 J6 Z( B* W8 q! }5 t0 s5 v
3、重度慢性肝炎(相当于原重型慢性活动性肝炎):G4,S2—4。& F4 P7 M1 V. B. A; ^' J8 q7 o
病理学表现:汇管区炎症严重或伴重度碎屑坏死;桥接坏死累及多数小叶;大量纤维间隔,小叶结构紊乱,或形成早期肝硬化。
: g7 P8 K# ~, u1 F9 [6 I* [% t* B& [- ~$ x" U! f2 B2 \/ X. E8 I
附1:简单介绍手术步骤:
: `8 j, Y6 [3 T: |+ I$ Z+ N" m* H9 u
$ s( h3 R1 b& {' L' U9 [  N做肝穿刺各家医院的要求可能并不一样,有的只是在门诊观察半天,有的则需要住院三天,目的只是为了保证患者的绝对安全。& s$ I& v( K3 v( P* B& V9 {- b( v

2 Y5 c- R- N2 I1 f1、术前准备:
8 g, Y1 ^) P) v8 n8 _! m2 m
( ~  g& R9 S; z9 Y' l穿刺前3天,每日需注射或口服维生素K、钙剂和维生素C;穿刺前1天测定病人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必要时备血;术前1小时给予可待因及苯巴比妥钠各0.03g;1 U3 n" N* M5 b" }# E- q
穿刺前测量血压、脉搏等。
% Q$ ]; E" a' e6 g' W. n
& k6 n3 f- B4 ~8 ^2、向病人解释穿刺的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消除紧张心理取得病人的合作。
4 G9 [' i3 A6 m' C7 A0 w# y8 \% h/ X7 a2 M& ?2 r
3、将用物携至床旁,用屏风遮挡病人,协助病人排空膀胱。4 x& C. M2 q& @( _& `# K: Z

7 t: |3 C: T9 g! L7 X1 c: M# t4、病人取仰卧位,稍向左倾,身体右侧靠近床缘,背部右侧肋下垫一枕头,右臂屈置于头后。抽脓液时取坐位或半卧位。6 Z- H9 ]5 A9 i7 q

- C, @: t. s" b% Q6 J$ M5、穿刺部位:一般穿刺取腋前线第八、九肋间或腋中线第九、十肋间隙。肝肿大超出肋缘下5cm以上者,亦可自肋缘下穿刺。
: A6 ^: w( n  G% X, p# r3 {8 h* z" U; j/ ^. D' @
6、在病人背部依次铺好腹带、橡皮布、治疗巾。协助医生常规消毒皮肤,铺无菌洞巾,并进行局部浸润麻醉。
( }) ]; O7 n9 w! z: v+ T- B) h; F
3 g* @4 f5 X* g5 G5 h, Z7、术者用橡皮管连接20ml注射器及肝穿刺针,检查各部是否衔接严密,确实不漏气时,吸无菌生理盐水3-5ml,排净注射器内的气体。先用穿刺锥在皮肤上刺孔。再用肝穿针由刺孔沿肋骨上缘刺入0.5-1cm,护士将注射器内生理盐水注入0.5-1ml,以冲出肝穿刺针腔内可能存留的皮肤及皮下组织,以免针头堵塞。! {2 Q1 J, C3 p! k, i0 i; ^9 |* G' b

& A  {; z  E/ J4 L8、抽吸针栓至注射器5-6ml刻度处,造成并保持针内负压,直至手术结束。然后嘱病人深吸入后,呼气末屏气片刻。在病人屏气开始时,将穿刺针与皮肤垂直,迅速刺入肝脏组织,并立即拔出,此动作一般在1秒左右完成。绝对不能搅动穿刺针,穿刺深度一般4-6cm左右。
! U, Y1 N" P' w1 q8 s" @; E
% o0 Q$ ]) ]. p. Y9、拔出肝穿针后以无菌纱布覆盖,按压穿刺部位数分钟,用胶布固定,并置砂袋加压,缚紧腹带,将取得的肝组织注入标本瓶内固定。
8 ^7 a- R/ V- `* D0 y# `5 }" G0 _6 O: H4 |8 k$ ?  J" G0 ?
10、穿刺完毕,安置好病人,清理用物,标本立即送检。
% u& _( I! Z0 W& z+ E) d) |+ z" J. x5 C$ T) y5 K' V0 F& g
本贴转自肝胆相照论坛,转载请注明
9 |6 V+ D1 s8 h/ l2 a" z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3-7 13:05:58编辑过]

- q, O- B5 i: W) B+ d4 g8 F5 ?' E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5-10 09:53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18
    发表于 2005-3-7 17:03:00 | 只看该作者
    MM辛苦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19
     楼主| 发表于 2005-3-7 18:00:00 | 只看该作者
    <>应该的</P><>要是能在在杭高校举行乙肝科普宣传就好了</P><>可以扩大宣传面</P><>一步一步来!</P>

    该用户从未签到

    20
    发表于 2005-3-16 16:52:00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辛苦了,现在人的健康意识太差。</P><>不过转贴那么长,不太会有人仔细看的。</P>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下沙大学生网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